“目前,我国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建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89万千瓦,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充电停车位约5.1万个,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占比达到77.6%,已建和在建清洁能源船舶超过430艘,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5.3%。”在5月20日召开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副主任李颖介绍了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有关情况。
李颖表示,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已推动建设了一批交能融合项目,持续完善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保障等8个方面,提出25项重点任务,部署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交能融合重大项目。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从加强规划协同、加强政策协同、拓展加深应用场景、推广应用新能源装备、加大科技研发五个方面着手,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互动,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启曜”行动和“乘风”行动,加快建设一批(近)零碳枢纽、港口等,加强充(换)电等补能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邮政快递、城市配送、港口、机场等领域应用,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卡车)规模化应用,建立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装备研发平台等,推动交能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在"十四五"规划及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各省交通、高速、交投等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而光伏便成为了交通集团推动绿色转型的有效抓手。
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各省级交通集团纷纷加大投入,经梳理发现,交通(高速/交投)集团入局新能源的方式不仅局限于交通光伏项目的投建,还通过合资公司、投建多场景电站、与光伏龙头企业签订框架协议等多种手段共同推动交通行业的低碳转型。
以安徽为例:
安徽交控集团在京台高速肥东服务区内、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无为至岳西段多个高速路段内打造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从路侧边坡、隧道出入中分带等沿线空地到收费站屋顶、服务区、停车位车棚等空间,建设光伏电站,配套储能、充换电等设施。
其中,无岳高速的新能源项目,是省内首个实现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的项目。除了光伏绿电布局,该项目还积极应用沥青回收利用、洞渣材料循环利用、生态预制挡墙等多种绿色示范技术,成为新时代绿色公路典范。今年3月,包括安徽交控集团获批了包括无岳高速在内的9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增光伏发电系统及充电桩等路域新能源配套设施,将继续赋能绿色高速。
除了项目入局新能源,截至2023年10月底,安徽“交控系”基金群共计投资新能源项目15个,投资总额10.8亿元。未来,安徽交控集团不仅要督促设计单位结合沿线景观,做好新能源配套设施动态设计,还要确保结构安全、可靠、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保障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当前,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已经为大势所趋,为更好的促进“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探讨技术迭代、设计优化、数字化运维、设备与供应链保障、新模式与多场景融合等行业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组委会决定在安徽合肥,以“交能融合 绿色发展”为主题召开中国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论坛,邀请相关单位展开多维对话、探讨行业难点与痛点与分享成功经验,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
一、会议详情
01 主办单位: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智库
02 联合主办: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03 支持单位: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4 参会规模:300人
05 时间地点:2025年7月30日 合肥
二、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与数据、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标准等解析;
√新版《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对光伏、储能、氢能在交通领域如高速、高铁、车场、机场、地铁及相关服务区影响和应对;
√未来大规模新能源与交通领域耦合的经济性发展前景及示范案例;针对交通新能源的新能源最新技术进展和应用案例分析;相关键零部件进展和增效降本路径;相关施工标准、运维标准和案例分析;
√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项目融资、保险与金融服务现状及要求;新能源与交通领域生态链的构建机遇与挑战;
三、展示交流对接
大会拟设交流对接展位,以供有需要的企业、机构进行展示交流。展示范围为:
①光伏、储能等在交通领域的减碳、脱碳思路方案;
②光伏、储能、充电网络等关键设备技术;
③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关键部件及成果应用;
④各种检测、分析仪器设备;
⑤各类服务及相关单位;
四、部分拟邀嘉宾及参会机构 (随时更新)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副研究员王赵明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环境科技研究中心生态与智慧环境室总工程师 齐兆宇
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徐小勇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研究员 王文静
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PVT) 副主任 朱晓岗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王贺武
同济大学道路交通养护设施管理技术中心主任 张宏超
一道新能源系统工程创新研究院院长 韩利生
中国公路学会认证中心副主任、IEEE PES碳中和分委会常务委员 刘睿
联系我们
于老师:18844595992
邮箱:yuxiuyun@21xny.com
杨老师 :13009104873
邮箱:qiqi@21xny.com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