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光伏企业集体“缺钱”,IPO能救命吗?

刘英丽 2025-08-08 09:21 · 头闻号光伏财经

遭遇行业寒冬之时,资金比任何时候都重要。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IPO赛道上,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从未如此鲜明。一边是首航新能历时三年、募资额从35亿腰斩至12亿的艰难上市;另一边是宁德时代港股98天闪电上市募资325亿的资本神话。当“缺钱”成为行业共性,IPO究竟是续命良药,还是饮鸩止渴?

2025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20家光伏企业在IPO战场“辗转腾挪”:

一、赴港上市潮:寒冬中的“第二生命线”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新上市企业同比激增43.33%。这绝非偶然——港交所“降低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优化定价机制”的组合拳,为资金饥渴的光伏企业凿开一道资本缝隙,港股的高效与开放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跳板。 

(1)三一重工

2025年2月19日,千亿巨头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事宜。5月22日,三一重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重启赴港上市之路。7月4日,证监会官网显示,监管部门对三一重工出具了关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

事实上,这并不是三一重工首次开启港股上市之旅,早在2011年,三一重工就获证监会批准发行H股,但在通过港交所聆讯后戛然而止选择了终止上市进程。

三一重工此次赴港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从其募资用途来看,拓展海外市场和提升研发能力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2)晶澳科技

2025年2月21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5月26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公司的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备案申请材料已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3)思格新能源

2025年2月21日,思格新能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思格新能源先后完成6轮融资,包括2022年6月的500万元种子轮融资;2022年7月至12月进行的A1至A3轮融资,累计融资5.4亿元。2023年12月,思格新能源进行了1.4亿元B轮融资,2024年1月进行了3000万元B1轮融资。

(4)先导智能

2025年2月25日,先导智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2月25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先导智能曾在2024年2月2日发布公告,计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DepositoryReceipts,简称“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时间来到2025年1月27日,先导智能再度发布公告,决定终止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计划,这一变化距离首次发布GDR计划刚好时隔一年。

(5)中润光能

2025年3月13日,中润光能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据招股书,中润光能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光伏电池制造商,同时提供光伏组件。在经历2023年深交所创业板过会却因保荐机构撤回而折戟后,中润光能“卷土重来”,逆周期操作出击港股IPO。这在一定程度上,或折射出光伏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生存博弈现状。

(6)钧达股份

2025年4月15日,钧达股份发布关于申请境外公开发行股票(H股)并上市的进展公告。公告称,公司已于2025年4月15日向香港联交所再次更新递交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

4月21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公司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前两次申请分别在2024年8月、2025年4月,主要因招股书失效而暂未成功,此次重新递交申请标志着公司对资本市场路径的持续探索。

(7)建邦高科

2025年5月2日,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邦高科”)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建邦高科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预计将主要用于提升光伏银粉技术,巩固和扩展公司在国内的行业领先地位;开发铜粉等光伏行业银粉的替代材料;将研发工作延伸至非光伏银粉领域,包括开发适用于电子工业的特制银粉。

(8)日御股份

2025年5月29日披露,江苏日御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御股份)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其实在这一次冲击港股市场之前,去年日御股份一度与国信证券签订了A股上市辅导委托协议,只是没有推进下去,然后于今年5月终止,转头才寻求登陆港股市场。

二、折戟者启示录:IPO不是万能解药

相比于前些年的光伏企业“上市潮”,这两年,光伏新上市企业寥寥可数,今年迄今为止,光伏产业链仅有4家企业成功上市:

(1)斯凯蒙太阳能

美国时间2025年3月4日,宁波斯凯蒙太阳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Skycorp Solar Group Limited(以下简称“斯凯蒙太阳能”)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斯凯蒙太阳能IPO规模此前从1350万美元下调至900万美元后,此次募资总额为800万美元。

(2)首航新能

2025年1月23日,深交所网站披露,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航新能”)提交注册。4月2日,首航新能(301658.SZ)正式登陆创业板。

首航新能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2022年6月,公司首次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彼时拟募集资金15.11亿元;同年11月招股书将募资额提高至35.12亿元。在2023年3月,首航新能顺利通过上市审核,但后续却因财务资料过期,上市流程被迫中止。直到今年1月重新提交注册申请并获通过,但募资额已较三年前缩水至12.11亿元。

(3)泽润新能

2025年1月27日,深交所上市审核信息显示,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润新能”)创业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提交注册。5月16日,泽润新能(301636.SZ)正式登陆创业板,根据募资规划,泽润新能计划募资7.2亿元,但部分信息显示其实际募集资金为5.28亿元,可能与统计口径或披露差异有关。

(4)华电新能

2025年7月16日,华电新能(600930)正式登陆沪市主板上市。根据招股书,华电新能本次计划募集资金180亿元,创下2025年A股IPO募资额新高。

资本市场的残酷逻辑在光伏行业展露无遗——它只青睐强者。当部分企业成功借力资本市场破局时,还有很多光伏公司的IPO之路折戟中断: 

(1)龙能电力

2025年1月5日,卧龙电驱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龙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能电力”)将终止在新三板挂牌并终止筹划在北交所上市。

(2)天盛股份

2025年1月11日,北交所发布了关于终止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盛股份”)的发行上市审核,原因系发行人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3)盾源聚芯

2025年1月21日,宁夏盾源聚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盾源聚芯”)IPO申请终止审核。

(4)美科股份

2025年2月7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科股份”)IPO终止。

(5)晶阳机电

2025年7月8日,北交所公告显示,浙江晶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阳机电”)IPO进程已被终止。

这其中,龙能电力第二次终止申报IPO;晶阳机电因业绩“变脸”、连收警示函导致IPO终止,2024年净利润暴跌80%的惨状撕开“带病闯关”的遮羞布;美科股份倒在临门一脚。这些折戟案例揭示残酷真相:IPO无法拯救基本面羸弱的企业,反而可能加速问题暴露。

三、融资饥渴背后:IPO输血难解行业沉疴

光伏企业集体“缺钱”源于行业结构性困境:

(1)产能过剩引发价格血战:全产业链价格暴跌,组件价格较2022年高点下跌超50%,企业利润空间被极致压缩;·

(2)技术迭代吞噬现金流:N型电池替代PERC、钙钛矿技术崛起,动辄数十亿的产线更新令企业不堪重负;

更深的矛盾在于,IPO输血治标不治本。 钧达股份三闯港股、斯凯蒙转道美股、先导智能从瑞士GDR转向港股...这些辗转求生的身影揭示了一个核心困境:缺乏持续造血能力的企业,即便获得资本输血,也难以长久维系。资本市场的根本逻辑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当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产能过剩隐忧浮现时,那些依赖融资续命、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即便上市也难逃市场淘汰法则。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