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光伏银浆市场,各有目的,各取所需

刘英丽 2025-08-08 09:28 · 头闻号光伏头条

2025年以来,国内光伏银浆市场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热门赛道,从海天股份的跨界进军,到帝科股份的并购整合,再到日御光伏的IPO冲刺,光伏银浆企业们纷纷以不同姿态进行行业布局。这背后既有产业升级的机遇,也暗藏市场竞争的激烈博弈,折射出光伏行业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的复杂格局。

跨界者:海天股份“豪赌”光伏银浆,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以水务环保为主业的海天股份(603759.SH),在传统业务增长受限的背景下,毅然选择跨界光伏银浆领域。2024年最后一天,海天股份宣布收购德国企业贺利氏的中国和新加坡光伏业务,斥资5.02亿元拿下其银浆事业部。

此次收购标志着海天股份正式切入光伏材料赛道,意在通过贺利氏的技术积累与市场资源,构建“水务+光伏”的协同模式。尽管贺利氏因国产化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而选择退出,海天股份却视其为转型机遇,试图通过并购快速获取技术壁垒较高的银浆生产能力,填补自身在光伏领域的空白。今年5月,资产过户手续完成后,海天股份正式迈入光伏银浆市场,其“豪赌”背后,是对新能源赛道高增长的押注,亦是对自身传统业务瓶颈的突破。

整合者:帝科股份“技术补位”,强化全球竞争力

国内光伏银浆龙头帝科股份(300842.SZ)的并购动作,则聚焦技术补强与专利布局。今年5月,帝科股份以6.96亿元收购浙江索特60%股权,间接控制原杜邦集团旗下Solamet光伏银浆业务。Solamet拥有40余年技术积累与229项全球专利,尤其在TOPCon、BC电池及钙钛矿叠层等前沿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此次收购填补了帝科股份在高端银浆技术上的短板,助力其构建从P型到N型电池的全覆盖产品矩阵。帝科股份的目标明确:通过技术整合突破海外垄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在N型电池渗透率加速提升的背景下,这场并购为其争夺下一代技术红利奠定了基石。

扩产者:苏州固锝募资加码,押注高效电池需求

老牌光伏银浆企业苏州固锝(002079.SZ)则选择通过募资强化产能。6月,苏州固锝宣布拟募资8.868亿元,投向年产500吨太阳能电子浆料项目,产品聚焦TOPCon高温银浆与HJT低温银浆。此举旨在把握N型电池技术渗透带来的市场需求,缓解当前银浆产能不足的压力。

苏州固锝的扩产计划,既是对行业增长趋势的积极响应,亦是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随着TOPCon与HJT电池逐渐成为主流,高效银浆的供给缺口为其提供了市场空间。

冲刺者:日御光伏IPO,资本助力技术突围

新进选手日御光伏,则在今年开始冲刺IPO。5月29日,日御光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其主营业务为光伏银浆制造,产品覆盖TOPCon、xBC等高效电池技术。

尽管公司成立仅十年,却迅速打入隆基、通威等头部供应链,2024年营收已超20亿元。日御光伏的崛起,得益于对高效电池银浆的快速研发突破,其IPO意图显然在于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加速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在光伏银浆向“低银化”“无银化”技术演进的关键期,日御光伏的资本化进程,或为其提供弯道超车的契机。

折戟者:宁波富达终止收购,资本运作遇阻

与海天股份与帝科股份的顺利布局不同,宁波富达(600724.SH)的银浆收购却以失败告终。

今年年初,宁波富达计划收购光伏银粉企业晶鑫材料45%股权,意图通过产业链延伸切入光伏材料领域。然而仅四个月后的5月,交易因双方未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而宣告终止。

此次欲切入光伏赛道,对于宁波富达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型。但其失败也凸显出跨界光伏银浆市场资本运作的风险——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技术壁垒、估值分歧、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仍可能成为并购路上的绊脚石。

结论

光伏银浆市场的热闹景象,本质上是技术迭代与资本运作交织的结果。一方面,N型电池技术的快速渗透推动银浆需求升级,低温银浆、银包铜等新技术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企业必须持续投入研发以跟上技术节奏;另一方面,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海外巨头退场留下的市场空白,吸引跨界者与本土企业争夺份额。

在此背景下,跨界、并购、扩产、IPO——不同路径的选择,折射出各方的战略野心与现实考量。在这场围绕“银”展开的竞争中,谁能平衡技术创新与资本效率,谁将在光伏新时代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