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共性问题,是优质建设资源的有限和电价补贴下调的压力,这样双重影响下,我们还要把事情做好。当然最终的目标是电价补贴下调下的平价上网,下调是个过程,我们要的结果是去补贴化。
产业化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降本、增效这两个层面提高光伏的经济性,降低成本是降低组件的生产成本,降低工程成本,这是降低光伏单位的造价。延长电站的寿命,再加上优化的系统设计,是提高单位装机的发电量,这两者的结合最后导致的就是整个降本、增效两个方面,是让度电成本持续下降的解决方案。
单晶材料从结构上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我们认为,单晶组件的成本在全产业链实现的技术突破,未来五年会使组件成本有25%的下降空间。当然从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技术发展往往会超出大家的预期,五年以前大家想象不到单晶技术和成本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我们预测,五年时间降本25%一定会提前实现。
第二,单晶组件功率在未来五年,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就单晶来讲,今年的主流功率(大家完全可以没有门槛的量产功率),250瓦甚至290瓦都是很轻松实现的技术。在量产技术上未来五年有一个路线图,将来会变成325瓦,这是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组件的性能会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性能,能够到30年的组件其实全部都是单晶路线,这是经过30年验证的。美国的国家可再生能源40年研究结果表明,单晶组件年均衰减0.3%到0.4级,这是实测数据的一个情况。晶硅材料是稳定的技术,如果不是在质量控制上面做得太糟糕的话,整个发电的可靠性和性能衰减是有保障的。组件衰减上来说,单晶LID缺陷即将成为历史,我们在下周会有一个产品发布,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单晶在工作温度和弱光环境下,也会有比较好的工作性能。太阳照在上面,如果输出功率比较高,那就意味着更多的能量变成电能进入电网,效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太阳照射上去的太阳光能量,没有更多的转换成电能,只有转换成热能。温度系数影响下,温度每上升一度,发电能力下降0.4%,如果有温度差,这个发电能力也会有所区别。
创新的工艺和政策的结合,我们会将电站的生命周期延长到35年。在这点上来说,业界也在做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像一些背板的企业,也在提高背板的性能,包括未来有一些双高组件的应用。大家在测算的时候,五年以后电站的生命周期完全可以按35年进行测算。
系统的优化也会导致发电量大幅度的增加。在未来五年之内,不是过于精准的双轴系统也一定会成熟,就意味着我们增加10%左右的造价投资,会带来接近30%或者说有些地区可以超过30%的发电量的增加,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早期的时候,有些先行先试的一些企业,几年前也用过一些这个系统,不算太成功,主要是当时的设计思路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这种技术随着目前的应用规模化,已经大幅度进步,大家不能停留在老观念上。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