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施正荣:对欧洲市场保持乐观

刘雁 2012-03-14 20:25 · 头闻号光伏人物
施正荣

在一场新能源大佬齐聚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施正荣箭步走出会场,尽管这样,他还是被蜂拥而上的媒体给堵住了。

“施总,尚德真的要破产了吗?”

“您怎么看待行业的产能过剩?”

当时,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双反”,加之欧洲取消补贴,尚德的股价大跌。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却一度在产业的低潮中面临破产的传言。

面对记者的诘问,施正荣始终保持着惯有的微笑,举手投足依然透出自信,“尚德不会破产,光伏产业不会破产,因为新能源代表着未来。”

回想2005年的冬天,作为首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企掌门人,施正荣带着一队人马远赴大洋彼岸,在纽交所交易大厅觥筹交错。

挂牌当日,尚德股价大涨40%,施正荣成为中国新一代“首富”,顿时成为镁光灯的焦点,光环笼罩。他的故事成为创业励志的典型,经过媒体的发酵和传播,红遍大江南北。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国际国内论坛和峰会的邀请函,将这位本不善言辞的企业家推上了舞台中心,也被誉为行业的代言人之一。各种名誉纷至沓来,“逐日英雄”、“光伏企业领袖”……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随着太阳能行业的过热投资导致泡沫显现,这位行业大佬不得不面对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

世人都是健忘的,不断更迭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让一代又一代的“首富”走进历史,卸下光环。

2011年对于尚德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业绩不佳,股价缩水,高管离职等事件接踵而至,施正荣就如救火员般时刻提防着各种险情。

这位曾经生活在光环底下的人终于得以卸下光环,用一位媒体人的话说,施正荣终于走下神坛。或许,回归才是他向往的生活,尽管他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但光彩耀人的日子着实让心太累。卸下光环后的他,其实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纯粹的追求利润的商人,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掌舵的船长,带领自己的企业远航的同时,也能为这个行业探索道路,引导方向。

然而,曾经在光伏行业贵为“教父”的他,如今却面临种种质疑。他想控制自己的王国,但没想到,随着这个王国的扩张与膨胀,他并不是总能按照惯有的方式去控制它。

“野蛮”生长

施正荣的财富神话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兴衰紧密相连。与英利苗连生、天合光能高纪凡等久经传统市场考验的企业家相比,施正荣创业初期多少带有幸运的色彩,那时候的他面对的市场还是一片蓝海。

“技术壁垒上,国内当时是没有的,独此一家”,一位投资人如此解释,这是当年投资尚德的理由之一。

除了拥有技术壁垒的优势,尚德还迎来了供不应求的市场。2004年,德国出台《上网电价法》,德国人纷纷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和上网设备。

紧接着,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采用了补贴电价、规定电网企业收购比例等扶持方法,扶持光伏产业。

如雪花般的订单让施正荣大为振奋,他决定大力扩张自己的王国。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的太阳能行业真是闭着眼睛都能赚钱。作为行业的先锋,尚德摘得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的桂冠也不足为奇。

然而施正荣并没想到,只要一个行业开始赚钱,其模仿者将蜂拥而至。随着光伏产业的蛋糕做大,不少人开始觊觎如何来瓜分蛋糕。全国上下,很多其它行业的人纷纷转投太阳能。

而尚德的资本神话显然起到了更大的示范效应。紧随其后,包括江西赛维、天威英利、天合光能10余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而后出现的产能过剩在随后的日子里逐渐暴露,光伏产业也终究要结束它的“野蛮”生长。

内外交困

2011年,创业十年以来,施正荣遇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一方面,野蛮生长导致的国内光伏市场泡沫显现,国外的贸易壁垒和市场萎缩令其经营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扩张后逐渐显现的公司内部管理问题日益严重,可谓内外交困。

虽然,尚德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发生在2003-2004年间,那时尚德两个月发不出工资,最终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渡过难关;第二次则是在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尚德同样面临裁员、资金紧张,并一度传出破产消息,最后在当地政府的出面帮助下渡过难关。

与前两次危机相比,这一次的危机似乎来得更加猛烈,这让施正荣有些措施不及。惨淡的财报数字和低迷的股价令他头疼不已。

头疼的又岂止是施正荣。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在2012年两会期间,听着《政府工作报告》的关于‘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部分,也有些忿然。

这关系着一个行业的兴衰命运。而施正荣,作为行业的领袖,喜欢担任“船长”的角色,他一面应对尚德内部的问题,一面又深感自己有使命帮助这个行业走出困局。

对于业绩惨淡、公司破产传闻,他从来都是轻描淡写。而对于“诈捐门”事件,他也称不屑于打口水战。

施正荣向记者表示,“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不能一辈子有光环,有人对你产生质疑,都很正常,我们以事实说话,让时间来证明。”

他也承认,自己看到一些不公正的评论时,或者做的事情别人不能理解时,心里也会有一丝不快,但“很快便过去了,什么压力我都能承受”。

理想是把双刃剑

因为,在施正荣看来,做企业就是实现理想的过程。

他说,“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理解我,当然一旦你实现了你的理想,别人自然有公正的评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有很多的光环,也有很多的质疑。”

他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事实上,他非常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理想。为了追逐科研梦想,他孤身一人到澳洲师从马丁教授学习太阳能技术;为了将科研应用于产业,他放弃高薪与稳定的生活,冒险回国创业;在产品与市场之间,前者永远都排在首位。

“我认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更多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他坦承,并笑言,自己出差从来都不用带信用卡,因为没时间花钱。

从某种意义上看,理想俨然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但同时理想主义的他,要求完美至臻,多少一些意气用事。

在无锡工商界有这么一段传闻:在施正荣担任尚德总经理期间,因为与董事长李延人矛盾激化,被激怒的施正荣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赶走了李延人。而李延人在无锡工商界深得威望,可以说是尚德的功臣,但走的时候施正荣只给了他100万元和一辆奥迪车。这件事让施在无锡当地工商界失去了人格魅力。

在施正荣的骨子里其实还有一些敏感,这种敏感或许来自于他自幼被抱养的经历,这一段与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乔布斯刚出生就被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酒吧管理员的母亲遗弃了。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如同亲子。而施正荣本姓陈,出生后不久便被施家收养,与他一起来到世上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由于两家离得不远,施正荣在五六岁就大概知道自己的身世。

其实,在性格方面,施正荣似乎与乔布斯也有着诸多相似,敏感而细腻、追求完美、很强的控制欲……只是与乔布斯相比,施可能属于比较温和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太太曾向媒体表示,在对某个人产生不满时,施正荣只会用他既直接又善良的方式对别人说,以后你不要做这个事情了,其实你做其他事情更好,等我找到人你就去做其他事情。

这位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如今正苦于现实的种种困局,但就这样一直在路上朝着他的理想王国行进,或许就是他的理想。(文/刘雁)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