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协合运维董事长陆一川:市场化背景下,新能源投资的三大核心命题

刘英丽 2025-11-27 16:29 · 头闻号风电头条

11月25日,协合运维董事长陆一川受邀出席彭博新能源财经主办的2025 BNEF上海峰会,并在“可再生能源成人之年:电价改革后的市场展望”对话环节担任嘉宾,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行业在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与市场机遇。

本场对话,陆一川结合协合运维在新能源资产管理与电力交易服务领域的实践经验,从投资决策范式转变、投资市场痛点解析、AI技术与差异化竞争力构建等角度分享了独到见解。

·投资决策范式适配市场演进:从“阿尔法+贝塔”双收益到风险偏好清晰化

随着136号文及各省政策推进,新能源行业正逐步从行政计划时代向市场化转型,投资者面临着投资逻辑的适应性调整,而过去的投资方法论仍存在着巨大惯性,市场化演进下基于风险决策的共识仍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磨合。

陆一川举例说明,就像购买理财产品前需评估风险偏好,新能源投资首先也需明确风险收益预期。

“过去电力行业专业投资者实际是将阿尔法(超额收益)和贝塔(市场基准收益)统一考量。而市场化的新能源投资本质上与股票、基金或大宗商品投资的世界无异,将逐渐转向基于风险定价的投资决策模式。” 

陆一川指出,这一转变需要政策引导与市场实践的双向推动,预计行业需要通过多年的探索磨合,才能逐步形成共识性的投资方法论。

·市场化竞争:投资的生存法则在于如何保持竞争中的相对优势

面对当前新能源投资市场的迷茫情绪,陆一川指出,不同类型投资者自身属性不同,带来风险偏好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传统的电力产业投资者,由于其自身具备较强技术能力和电力生产运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更强,更乐于博取超越市场的阿尔法收益。而目前越来越多入局新能源的跨界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则更倾向于低风险的投资产品,或是面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原生产品,行业有一个“保障性”的手段可选择,能将高风险资产产品处理成为一个相对低风险的品种,以满足其低风险偏好。

陆一川以“熊来了,我无需追求跑得过熊,只能寻求跑得过其他人”的比喻生动说明:在市场化竞争中,企业无需追求绝对完美,但必须确保自身竞争力始终处于前列的相对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新能源行业过往的产业链都是建立在制造业的视角之上的,而从市场化的投资视角上来看,有效降低资产投后风险的这一块价值拼图,还需要链条上的所有人去共同努力。

·电力交易能力:AI是必备工具,与生产过程的耦合与策略复盘是关键

针对AI在电力交易中的应用以及构建的差异化竞争力,陆一川指出,‌AI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已深度融入电力交易决策,成为支撑市场运行的核心工具。在全国各省电力市场规则差异性较大,修正频繁的环境下,海量的情报信息数据、实时的供需矛盾波动、复杂多样的仓位产品结构等多重因素决定了AI是应对高频交易决策的必备工具,而非锦上添花的“炫技”。

同时,他提醒要避免理念上将AI等同于大语言模型这样一种“热点型思维局限”,事实上深度学习的手段已在行业实践和应用多年,但大语言模型在交易领域能够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探索和实践。

同时,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关键远不止于AI技术,“电力交易绝非一般的大宗商品交易,电力是几乎‘零存货’的。电力交易与生产的耦合极为紧密,需要将交易策略与生产过程深度耦合、协同优化。”

陆一川强调,企业需构建以数据驱动的交易策略,在AI技术加持下不断复盘电价因素,优化交易策略,从而形成交易能力的护城河。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