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思格“召回”风波:在危机中看企业的底线

刘婧媛 2025-11-27 15:33 · 头闻号储能要闻

近日,一场由思格新能源在澳大利亚主动发起的“召回”事件,在行业内掀起层层波澜。11月19日,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产品召回通知,目标直指思格SigenStor EC系列单相8.0/10.0/12.0kW能源控制器。一石激起千层浪,“思格怎么了?”的疑问瞬间传开。

一场“召回”风波,让一个企业身处逆境之中!

逆境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是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还是淬炼内核的“磨刀石”?

召回:等于认怂?

回溯此次事件,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召回公告,而对于事件的后续进展却少有提及,也忽略了产品是通过SAA认证等合规认证进入市场销售,而是陷入了“召回即劣质”的单一认知。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在11月19日发布召回公告后,澳大利亚政府清洁能源监管局(CER)于次日(11月20日)发布了一则新闻,表明此次召回由思格主动发起,并且已建立多方协作机制,联合ACCC、各州及领地电气安全监管机构与安装人员,提供交流插头免费更新更换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信息中显示,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委员会(CEC)已将思格带有新AC插头的更新产品添加到其批准产品列表中。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委员会发布的批准产品列表,对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电池系统等产品而言,等同于获得了在当地正常销售的核心资格。

据了解,在澳大利亚的清洁能源产品安装商普遍只采购CEC批准列表内的产品,用户也更倾向于选择列表中的产品,若产品未被列入到列表中,很难进入主流分销体系。

对于纳入到CEC批准列表,也就意味着通过了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电网兼容性等一系列严苛测试,这种权威的认证,让思格产品在合规性和可靠性上获得市场认可,也是产品正常销售的重要保障。

思格在启动自愿召回程序后的次日,澳大利亚权威机构便同步发布相关信息,也充分地说明了产品本身不存在缺陷,只是需要更换AC交流插头即可恢复正常销售。

那么,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思考:穿透表象,以技术为据拆解争议

在舆论的漩涡中,任何事件都容易被表象裹挟,唯有以技术为锚、以数据为证,才能穿透争议看到本质。

此次思格逆变器召回事件引发的讨论,核心争议点集中在 “产品是否存在缺陷”,而要解答这些疑问,必须厘清产品本身与安装责任的边界。

首先我们要知道,2025年澳洲的户储市场在当地政府23亿澳元补贴的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澳洲三季度装机量约为2024年全年总量的1.7倍。

在如此激增的市场环境下,经销商与安装商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而对于逆变器的安装,据行业资深从业者介绍,需要按照额定电流匹配铜芯线与端子参数,规范剥线、压接/拧紧工艺,确保相序与接地正确;导线弯曲半径达标,端子防护适配环境、远离热源;遵循国标与厂家规范,安装后检测接触电阻、绝缘性等指标。

对于从业者技术的高要求,使得安装资源变得紧缺,在澳洲预约安装需提前数月成为常态,过高的安装要求,在理想实验室里是严谨的,但在复杂多变的实际施工场景中,却可能成为广泛风险的来源。

另据行业数据统计,约60%的交流端子过热事故源于虚接问题,此外,电流过载、绝缘层老化、安装不当等也会导致过热现象。

那么,在思格产品在符合行业标准与澳洲市场准入要求下,出现的交流端子过热问题,是否是安装环节出现了问题?

在澳洲相关监管机构进行的多轮巡检与样本分析中发现,此次事件中,线缆规格未按标准使用,部分安装现场未匹配逆变器功率等级选用线缆,例如12kW逆变器用改使用16方线缆,实际使用的是6方或10方线缆,导致接触面积不足,长期大功率输出情况下,引发交流端子过热损坏。

与此同时,压接工艺也发现有未达标准的情况,未按要求使用冷压端子及专业压接工具,造成压接深度不足、导体松动等问题。

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电缆弯曲半径过小,澳洲市场常用的硬线在狭窄空间施工时被大角度弯折,机械应力集中导致接触点容易出现松动与疲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影响的仅为逆变器的交流端子部分,逆变器主体功能、电池主体功能均未受到任何影响,储能系统的核心安全边界也始终稳固。

众所周知,欧美、澳洲等海外市场监管机制非常完善,思格入市前已开展针对澳洲市场电网、用电习惯及安装环境等技术优化与场景测试。

此次事件中的问题,是大规模应用后的细节调整,产品召回是常规监管与企业的优化机制,并不是对“不合规”的处罚。

格局:敢扛事,不避争议

如果说技术思考是企业应对逆境的“内功”,那么责任担当就是企业直面挑战的 “格局”。

事件发生后,当问题源于复杂的产业链下游时,思格是选择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逐案调查、厘清责任、与安装商博弈,还是选择挺身而出,一力承担?

思格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统筹召回、用户沟通等工作。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召回通知发布第二天,澳大利亚政府清洁能源监管局(CER)便公布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面对争议,真正的责任担当不在于辩解,而在于主动作为,思格以最快速度启动应对行动,推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

为受影响用户免费更换优化后的适配部件,从源头解决安装适配问题;延长相关产品的质保期限,以实际行动打消用户顾虑;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提供上门检修服务,确保更换过程高效合规。

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思格对用户权益的维护,更展现了企业面对问题不推诿、不拖延的责任态度。

任何行业都不存在“零召回”的神话,就如同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产品一样,真正衡量企业的成熟,从来不是是否出现问题,而是面对问题时的响应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储能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迭代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对细节问题的持续修正与优化。

思格此次召回事件,本质上是企业发展中的一次“修正”,体现了思格在逆境中自我修正,自我提升的勇气和担当。

结语: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危”与“机”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需求爆发的背景下,中国储能企业出海正加速推进,据CNESA数据统计,2024年海外签约订单规模超150GWh,而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订单总规模就已经达到 214.7GWh,同比大幅增长,业务已覆盖欧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地区。

看似美好的出海之路,本质上却是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差异中寻找共性、在风险挑战中积累经验的过程。

标准壁垒、政策割裂、规则差异既是“危”,也是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的“机”。

然而,只有当企业真正实现技术适配本地化、标准对接全球化、服务扎根本土化的时候,中国储能企业才能真正赢得海外市场。

这场风波也为储能行业上了一课,在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真正的强者不是永远不犯错,而是具备强大的纠错能力以及价值定力,能够将每一次挑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