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市场化交易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成果之一,其本质是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统筹下,通过构建规范化、竞争性的市场机制,推动发电侧与用电侧主体自主协商电力电量交易,最终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安排。这一机制突破了传统计划分配模式,以市场信号引导电力生产与消费,正深刻重塑着电力系统的运行逻辑。

1.多元主体协同:电力市场的生态图谱
 电力市场的高效运转依赖多类主体的深度参与,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核心参与者:
(一)发电企业
作为电力生产端核心供给方,涵盖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各类电源类型电厂,负责通过市场化方式向市场提供电力商品。
(二)电网企业
电网企业负责为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提供输配电服务,并按国家政策收取输配电费用。在售电侧,电网企业仍保留部分售电业务,承担代理居民用电及暂未直接参与市场的工商业电力用户购电职责。
此外,电力市场化交易过程中,电力调度职责也由电网企业承担。电力调度是电力交易实施的关键环节,主要负责根据市场供需与安全约束制定交易计划,实时调控电网运行状态以确保交易准确执行。同时向交易机构提供备用容量、电网结构等关键数据,辅助交易计划的安全校核与优化计算。在发生负荷突变或设备故障时,调度机构可通过调整发电计划和电网结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三)电力交易机构
电力交易机构是市场的“组织者”,为交易主体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交易平台。北京、广州两个国家级电力交易中心和各省(区、市)电力交易中心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电力交易体系。他们负责市场运营,组织各类交易,提供结算依据,发布市场信息,并协助监管机构监督市场运行。
(四)电力用户
按交易模式分为三类:
批发交易用户:直接与发电企业开展电力交易的用户;
零售交易用户:通过自主选择售电公司并签订购售电合同,从零售市场购电的用户;
电网代理购电用户:暂未直接参与市场的工商业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从市场购电。
2.分层分类的交易体系:中长期与现货的双轨互补
我国电力交易市场按交易范围划分可分为省内交易和跨省跨区交易两大类,每一类都包含了中长期和现货两种主要的电力交易模式。对于电力用户侧而言,主要是参与的是“中长期 + 现货”的双轨模式。

电力中长期交易
中长期交易主要是指符合准入条件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和独立的辅助服务提供商等市场交易主体,通过双边协商、集中竞价等市场化方式,开展的多年、年、季、月、周等日以上的电力交易。在电力中长期交易中,用户会签订一份较长期限(数月到数年)的合同,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相对稳定的价格和电量预期,帮助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提前规划生产和用电计划,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

电力现货交易
电力现货交易指在电力市场中,买卖双方针对当前或近期的电力供应和需求进行的实时交易。
(1)日前现货交易是在实际用电日前一天进行的电力交易市场。它主要根据对第二天系统负荷需求的预测、发电机组的可用容量、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等信息来组织交易。
(2)日内现货交易是介于日前现货市场和实时现货市场之间,是决定运行日未来数小时调度机组组合状态和发电计划的电能量市场,主要用于对日前现货市场交易结果进行调整。例如,发电企业增加发电容量或者售电公司代表的用户想减少购电电量,就可以在日内现货市场发布信息,找其他有相反需求的人进行交易。
(3)实时现货交易是在接近实时用电时刻进行的电力交易。由于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实时平衡,而电力系统中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如发电机组故障、负荷的突然变化等,实时现货市场就起到了快速调整电力平衡的关键作用。
3.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价格与资源匹配的关键
市场通过多样化交易机制实现价格发现与资源匹配,核心方式包括:

集中竞价:是一种 “多对多” 的集中撮合模式 ,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符合资格的买方和卖方集中申报需求量、供给量及价格 。交易中心按照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等规则进行统一撮合,确定成交价格和电量 。所有成交主体均按此价格结算,体现了市场的公允性 。
挂牌交易:是一种“一对多”的邀约模式 ,由一方(通常是卖方或买方)在交易平台挂出包含电量、价格、交割时间等信息的交易单,其他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可根据挂牌信息选择是否应单,双方无需提前沟通,依托平台完成匹配。如果存在多个应单方,可能根据申报顺序或电量分配规则确定成交对象 。
双边协商:是一种一对一或多对多的自主谈判模式 ,就像一场专属的商务洽谈 。在这种交易方式中,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直接接触,通过私下沟通确定交易电量、价格、履约期限等核心条款 。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地协商交易细节,达成个性化的交易协议 。
4.智能系统赋能: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实践突围
随着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电力现货交易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市场主体正面临多重转型挑战:多元参与者交织形成复杂决策场景,海量市场数据亟待高效挖掘,电价高频波动显著加剧经营风险……,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配新环境下的精细化运营需求。在此背景下,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能源运营体系,成为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

针对上述痛点,弘正储能推出“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以“数据+智能”为双引擎,聚焦数据分析、策略优化与设备稳定运行三大核心环节,通过“决策-执行-保障”闭环架构,为市场主体提供覆盖全流程的电力交易解决方案。



弘正储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深度嵌入中长期与现货市场多场景,围绕策略“生成-跟踪-优化”全链路发力:一方面,基于价格预测模型与市场规则解析,自动生成日前申报策略,并动态追踪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持续迭代算法模型以确保策略适配性;另一方面,依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综合供需关系、价格趋势等关键变量,智能输出现货竞价最优策略,支持多市场协同优化,助力发电侧提升收益、用电侧降低用能成本。
结语

电力市场化交易不仅是电力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一方面,它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清洁能源高效消纳,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供需动态匹配减少能源浪费,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电力资源最大化利用。从长远看,这一机制正推动电力系统向更具弹性、效率与包容性的现代形态演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