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让新能源行业进入到能力竞争的时代,资产运营的价值凸显,行业的分工与能力整合都将逐渐向专业化水平迈进。”协合运维董事、总经理胥佳近日在业内新能源会议上指出。
协合运维董事、总经理胥佳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新能源全面入市颠覆了固定电价时代的收益测算模型,电价波动、消纳难题等客观因素成为影响收益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在最近宣布的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将2035年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定为36亿千瓦,让行业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总体来看,虽然未来装机总量是可预见的增长,但市场化意味着新能源投资的收益不再旱涝保收,稳定性降低,这引起了行业投资者的担忧。
胥佳认为,这种担忧背后,既是对新能源行业从资源驱动向竞争主导转变过程中的不适应,更是因为市场化对新能源投资能力模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过去只要拿到指标就可获得稳定收入的单一能力场景,变成需要具备“六边形战士”一样的多维能力才能建个好电站、卖出好电价。行业真正进入到能力竞争的时代。
胥佳进一步解释到,过去20余年,传统大型中央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数字化、电力营销投入很多资源和时间精力,形成了一套复杂全面的资产运营体系:不仅用于投后管理,还沉淀了大量实际的发电量数据、风光资源数据、详细电价数据、限电数据、运营成本数据,通过故障率也转化为设备选型经验、施工过程风险控制经验等,这些数据和经验可为新项目投资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同时由于同一地区的电站数量较大,一部分大型投资企业已经开启了省内集中控制、区域统一检修、无人化场站的创新模式,来降低运维成本。在市场化来临时,拥有这个历经长周期、通过规模化生产管理经验形成的复杂能力体系的投资者,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传统大型中央电力企业的能力构建
当把投资者及其过去积累而成的各项能力进行细化比对,会得到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投前投后全环节的能力模型。那么在竞争性市场里,这些能力的专业性与否,决定了能否更精准地测算不同场景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也决定了项目投产后能否输出更有效益的出力曲线、获得可观的收益、并且通过专业的运维及交易能力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在市场化下,建立全面的具有竞争力的能力模型变得愈发重要了。
投资者细分能力模型示例
一个事实是,行业的繁荣离不开投资者格局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财务投资者、负荷侧投资者、跨界投资者等非电力企业进入。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要建立上述传统大型中央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显然在时间、资金、试错空间和人才能力建设等客观条件上都大不如前了。对此,胥佳表示,在投资环节集中度降低的趋势下,大规模的专业化运营服务需求将被激发,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和规模效益将提升新能源后服务领域的集中度,未来企业之间的能力模型互补与专业合作势在必行。
整合后的能力模型示例
多年来,协合运维积累了规模化的资产运营经验、海量的多维度数据和高效率的组织团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新能源资产管理能力和运营体系,并持续整合精进自身能力模型,致力于帮助投资者投得准、管得精、退得顺,即在投前阶段精准评估电量、电价等指标做好投资测算,在投后阶段进行精细化、高效的运营管理和精准交易,在电站证券化方面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让资产投得出去,转得起来。
未来,在确定性的装机总量增长下,协合运维将继续用专业的服务能力,保障新能源资产持续盈利,期待与行业同仁携手合作,构建更有韧性的产业生态,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