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公布的《7月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结算单》显示,7月,湖南省31座独立储能电站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7月累计收益为-3192万元,较6月亏损额扩大了50%。
按照公布的充、放电的电量及电费计算,7月储能电站充电平均电价为0.64元/kWh,放电平均电价仅为0.45元/kWh,充放电价差为-0.19元/kWh,“高价充电、低价放电”的价格倒挂现象仍在持续。
尽管公示显示,7月充放电产生的负收益将通过退还电网侧盈余资金的方式,返回给储能电站,用以补平储能电站充放电操作带来的电费损失。但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仅靠调度指令和事后补贴,储能电站很难长期盈利,甚至会影响投资者建电站的积极性;而电价机制的不匹配带来的电价倒挂现象,也将严重影响储能电站投运后的经济效益。
目前,湖南储能市场正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首先是供给过剩所带来的激烈竞争。近年来,湖南储能装机量增长过快,已明显超出本地实际需求,导致容量租赁市场出现低价竞争情况。2024年9月底,湖南能源监管办就曾指出“湖南容量租赁市场竞争激烈,新型储能电站收入普遍不及预期”。
而多家企业层面的动态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
2025年1月,雪天盐业停止了衡阳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明确表示停止原因为“湖南新型储能供给过剩、容量租赁低价竞争、缺乏政策有效疏导,项目收入不及预期”。
华自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9亿元,同比扩大118.61%,其在公告中也将部分亏损原因指向“湖南省内新型储能电站供给增多、容量租赁竞争激烈”。
另一方面,政策与市场机制尚不完善,限制了储能电站盈利的多样性。目前湖南储能收益仍高度依赖调峰辅助服务,缺乏如调频等多元收益机制,整体盈利模式较为单一。
不过,湖南也在积极做出调整。今年6月,湖南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首次参与二次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试运行,当月获取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服务费占比达19.6%,展现出一定潜力。同时,湖南省电力现货市场计划于2025年底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市场建设正在加快。尽管如此,调频等辅助服务能否持续成为储能电站的重要收益来源,仍需进一步观察。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