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招股书失效!华为系“户储黑马”上市“急刹车”

刘英丽 2025-08-25 09:30 · 头闻号储能要闻

8月22日,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思格新能源的港股IPO招股书状态已变为“失效”。据悉,这是2025年以来首家招股书失效的储能企业。

据悉,招股书失效常见原因包括两种:一是招股书有效期为6个月,若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市聆讯或相应流程,即自动失效;二是未通过聆讯,多因财务、法律等方面未符合要求,但此类情况较少单独发生,往往伴随财务数据过期等因素共同导致。

但需要注意的是,招股书失效并不等于上市终止。根据规定,思格新能源若能在3个月内补充最新资料,可再次提交,延续上市进程。

华为基因催生储能“黑马”

思格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5月,虽创立时间不长,但凭借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产品实力迅速崛起。公司由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创办,许映童在华为工作23年,曾带领华为光伏逆变器业务做到全球第一;2022年5月,许映童选择从华为离职创业,聚焦海外户用储能市场。

而思格新能源的核心团队也多出自“华为系”。该公司的董事、总裁张先淼,负责思格的产品研发、规划及供应链管理,拥有逾17年光储经验,在华为任职超过11年,期间获取10余项专利。

监事会主席及软件部负责人刘秦维、营销总经理乔凌子、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张嘉伟、全球品牌总监杨顺霞等,均为前华为成员。这些人才为思格注入了难得的技术基因与全球资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思格新能源刚成立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多轮融资。2022年7月至12月完成A1至A3轮融资,年底A轮融资后估值超30亿元;2023年12月完成1.4亿元B轮融资,2024年1月又完成3000万元B1轮融资,目前估值已超43亿元。

产品方面,思格于2023年6月推出旗舰产品SigenStor——全球首款AI赋能的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整合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PCS、电池和EMS,广受市场欢迎,产品销量迅速攀升。在澳洲拿下超30%的市占率,位列户储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欧洲市场贡献65%营收,非洲和亚太地区分别占思格营收的12.9%和11.2%。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出货量计算,思格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前三季度市占率达24.3%。2023年6月至今,SigenStor销量从0迅速攀升至220MWh。公司毛利率也持续改善,从2023年的31.3%提升至2024前三季度的44.2%。

3年亏了5个亿,研发、销售投入持续扩大

尽管业务扩张迅猛,思格仍处于投入期,亏损较为明显。2022年、2023年及2024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0、5830万元和6.99亿元,净利润则持续为负,三年累计亏损超5亿元。

为支撑公司的高速扩张与产品创新,思格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同期研发开支分别达到2620万元、1.93亿元和1.97亿元。与此同时,销售及分销开支也处于高位,2023年销售费用为5342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该项支出进一步增至1.05亿元。

即便处于IPO冲刺的关键阶段,思格仍坚持加大投入,以维持业务增长势头。未来,公司计划在2025至2028年间,每年新增100至200名研发人员,持续巩固其在市场与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

2025年成为储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年份。据世纪储能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已有超过10家储能企业明确推进IPO进程,掀起一波密集的上市热潮。其中,宁德时代已成功登陆港交所,双登股份也于近日通过聆讯,即将挂牌上市。与此同时,亿纬锂能、海辰储能、果下科技等多家企业也已递交申请,正处于审核进程之中。

然而奔赴上市之路并非坦途,有的企业“高歌猛进”,也有的企业遭遇波折暂缓前行。思格新能源作为一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尚未跨越盈亏平衡线,连续三年持续亏损,反映出其在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盈利方面仍面临压力,并且其业务结构较为单一,市场覆盖范围有限,这些因素不仅为其IPO进程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

冲刺港股是对思格技术实力、财务水平和长期战略的全面检验,面对挑战,思格新能源能否在及时优化经营模式、突破市场与盈利瓶颈,成功经受住资本市场的“考验”,仍值得密切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