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能源央企百亿加码!风光大基地能“救”光伏吗?

段伟林 2025-07-16 09:28 · 头闻号光伏头条

喊了三年上市的华电新能在近期登陆A股,180亿元的募资规模大概率坐稳2025年A股IPO募资额头把交椅。

其布局的5.25GW风光大基地、3.6255GW负荷中心就地消纳、3.052GW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及3.238GW绿色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项目,勾勒出这家风光投资主力的未来布局重点。

无独有偶,今年3月深交所受理的华润新能源IPO,不仅是该所年内首单,更以245亿元募资创下该所实施注册制以来的纪录,其中七成资金将投向30余个风光项目。

能源央企新能源板块密集叩响资本市场大门,意味着在经历近两年的沉寂后,央企新能源分拆上市的大潮再度涌起。

不过,华电新能此次募资较原计划的300亿元已大幅缩水,这种规模收缩恰是风光市场环境变迁与资本态度趋于谨慎的直接映射。

上半年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部分央国企已推迟甚至终止光伏项目招标。当电价日益成为投资审批的核心指标,光伏投资审批收紧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样的行业转向中,由五大能源央企主导的风光大基地还能为“十四五”收官阶段的光伏市场注入多少动力?又将如何开启“十五五”?

风光大基地狂奔四年

三大发电企业提前一年完成目标

先来回顾下风光大基地的规划……

风光大基地,即集中在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建设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项目。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风光大基地”自此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标志性符号。

第一批(2021年12月):50个项目,总装机9736万千瓦,风光比例约4:6,绝大部分已并网;

第二批(2022年2月):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综合考虑采煤沉陷区。规划装机4.55亿千瓦,风光比例约2:8,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

第三批(2023年4月):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第三批新能源基地规模约5200万千瓦,风光规模比例约为1:3。在沙戈荒基础上,新增海上光伏、深远海风电、绿氢、储能等多能互补形式。投资主体出现了宁德时代、天合、阿特斯等民营业主。

到如今,风光大基地如火如荼干了四年半,成为支撑风光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柱之一。能源央国企尤其五大大干快上,在“十四五”期间牢牢占据一线投资开发商地位。

截至2024年底,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就已实现了新能源装机目标。

国家电投保持稳进态势,2024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稳步提升,2025年更剑指75%以上,在2024年同比提升2.8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提升2.6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集团则在光伏投资上突飞猛进,连续几年增幅超过100%,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目标。2025年,继续加大海上风电、沙戈荒、水风光大基地资源获取及建设力度,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华能装机容量突破9500万千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1.8%。2025年锚定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持续攻坚自主创新。

华电2024年创下开工、在建、投产规模新高,总装机突破2.4亿千瓦,境内清洁能源占比56.2%,年初便明确以“扩绿、提质、增新”,确保“十四五”目标落地。

大唐虽前期增速滞后,2024年却以近60%的增幅加速追赶,清洁能源占比突破47%,正紧盯开工投产节点,誓要高质量完成规划目标。

20省提前完成“十四五”光伏装机目标

大基地进展不及预期

在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推动下,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省“十四五”新增装机已完成98%,整体进展显著,区域分化却愈发突出。

2024年末,全国已有16个省市新能源装机规划完成度超过80%,比如浙江、福建、安徽、江苏、湖北等,还有15省完成度不足80%。

其中有20省提前完成光伏目标,多省甚至超额完成光伏目标,与风电4省提前完成风电目标有明显对比。这与风电成本降幅慢于光伏以及风光大基地面临并网挑战等不无关系。

华东、华中等地区的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分布式光伏政策的加持,但装机猛增也引发局部市场的电价震荡。

比如户用光伏大省山东,2025年4月分布式现货电价一度跌至0.0159元/度,光伏最出力的10~16点,成为深谷电价时段,电价低至0.05元/度以下。夏季用电高峰期现货电价略微回升。

工商业集中的江苏,6月月度集中竞价成交价定格在312.8元/兆瓦时(折合0.3128元/千瓦时),同比下跌24%,较当地煤电基准价391元/兆瓦时低整整20%,创下江苏有史以来最低。

与华东华中形成反差的是,西北、西南、东北等区域进展仍显滞后,其中青海、甘肃、宁夏等是很多风光大基地所在地。

2025年上半年疯狂的抢装潮过后,各省光伏装机进展必然再向前大步迈进。下半年的光伏装机或将以风光大基地项目交付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3月开工的大基地项目约有16GW计划全部或部分在2025年内并网,结合2024年开工项目,约有54GW大基地项目在2025年内并网,其中以新疆、宁夏、内蒙古、四川等省(区)的大基地项目为主。

不过,从定标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集中式采购有明显收缩,一季度集中式定标量约54GW,规模较大的为中广核10.5GW集采定标及大唐集团22.5GW集采定标。二季度多个集采项目暂停或暂缓,总定标量约30GW,4、5月份单月定标未超过1GW,6月有中核集团26.667GW组件集采定标。

能源央企继续推进风光大基地的启动工作。7月2日,华电青海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获得备案,该基地是目前国内规划建设容量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临界火电项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也是全国首个跨省跨经营区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

除青海大基地外,华电新能预计将募集180亿资金投向的项目覆盖23个省区,新疆以2.05GW居首,青海、贵州、甘肃、河南、天津等地均超过1GW。

下半年主打存量增效

能源央企开始“十五五”谋篇布局

2025年下半年的能源行业,已迎来从规模扩张到存量深耕的转折。

能源央企们一边聚焦现有资产的提质增效,一边拉开“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序幕。

实际上,这种转向从去年至今的光伏电站交易中已现端倪:央国企频繁抛售光伏电站,其中国家电投最为集中。

某央企去年年中工作会就已明确减掉低效光伏项目,加码综合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绿氢等战略性布局。

今年6月以来,电力央企月度会议更清晰地传递出风向的转变。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大唐、华能等相继召开的会议上,电量电价、成本利润、经营增效、亏损治理、风险防控成为高频词,关于“加快新能源装机”的表述几乎销声匿迹。

具体来看:

国家电投在6月生产经营分析会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在能源方面,要深挖经营增效潜力,落实好“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主动资产管理、亏损企业治理与智慧场站建设。

要求压实各级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核电、海上风电、新能源大基地等重点项目推进,确保达成阶段性任务目标。

大唐、华能近半年召开的多次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上,高频词都是降低成本、增量稳价、提质增效。

大唐6月会议强调,要全力压降单位成本,科学把控燃料库存节奏,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变化,紧抓新能源经营管理,全面做好“存量增效、成本领先”。

华能6月强调要持续优化转型发展策略,抓好项目接续和投资计划接续,着眼公司战略长远继续攻坚重点大基地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开辟新赛道,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

要全力巩固和扩大经营成果,把“量价统筹”作为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眼睛向内、深挖潜力。

这种聚焦存量的调整,并未妨碍长远布局。5至7月,电力央企负责人密集奔赴甘肃、四川、山东等光伏省份,围绕“十五五”规划对接合作,甘肃、青海、四川等地锚定多能互补大基地,部分省份则聚焦虚拟电厂、零碳园区,战略重心的迁移已然清晰。

从抛售低效资产到深耕经营效益,从冲刺装机规模到谋划“十五五”新赛道,能源央企的转向,本质上是行业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必然选择,这场转型的深度,或将决定下一个五年能源革命的成色。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