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光伏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一线、二线企业格局已然成型,市场排名靠后的光伏组件企业在订单需求抢占中优势较弱,开工率一路下滑甚至停产。同时,政策调整、电力消纳难题以及电价波动等外部因素,也对项目的投资建设与预期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光伏行业如今可谓是跨界者的“修罗场”。2023年,百川畅银怀揣着拓展版图的壮志雄心跨界光伏领域,试图在新能源的蓝海中开疆拓土。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难以捉摸,14亿跨界项目终止,土地使用权被收回,也宣告着百川畅银在光伏赛道上彻底折戟沉沙!
异质结项目土地使用权被收回
7月4日,百川畅银发布关于签署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合作协议暨对外投资的进展公告,给这场轰轰烈烈的跨界画上了句号。
公告称,鉴于项目建设受宏观环境、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变化、融资环境、项目施工实施条件、项目施工相关方配合进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本项目无法按原计划推 进建设进度。结合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及市场情况,为优化公司资源配置,降低投资风险,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经项目公司浙江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与莫干山管委会协商,就该项目土地使用权收回,达成一致协议。
协议甲方为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乙方为浙江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宗地及收回补偿情况如下:
据悉,甲乙双方同意按上述方案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补偿,补偿费用分二期支付:首期补偿款在签订收储协议二个月内甲方支付 50%(28,921,640 元),乙方须提供国有土地使用证变更材料及成长奖励退还证明。第二期剩余50%收储款在2026年2月28日前支付。 本协议经德清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
项目一波三折 以终止告终
对于该项目的土地被收回,其实早有预兆。2025年6月17日,公司与莫干山管委会签署了《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补充协议》,协议就退还成长奖励及项目用地收储达成约定。
6月17日,百川畅银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8月27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3年9月12日召开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签署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合作协议暨对外投资的议案》。
2023年9月12日,公司与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莫干山管委会”)签署了《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公司拟在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年产4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4亿元(最终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金额为准),建设8条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线,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项目子公司将具备年产4GW高效异质结电池的生产能力,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2GW,投资金额约8亿元。
公司在签订《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合作协议》后,积极组建项目团队,成立项目小组推进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积极与莫干山管委会等相关方联络沟通,努力推进相关投资合作事项。但鉴于项目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本项目无法按原计划推进建设进度。经公司与莫干山管委会协商,达成了补充协议。
在签订该协议后两个月内,百川畅银需退还成长奖励914.88万元。
跨界失败 百川畅银该何去何从?
世纪新能源团队了解到,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环保型企业,于2021年5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主营业务是沼气发电行业上市的公司,百川畅银主营业务为沼气综合利用业务、碳减排交易业务、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国际市场开发和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
在业绩方面,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5亿元、4.03亿元和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9%、-9.34%和-6.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8.39万元、-9173.81万元和-2.8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65.43%、-343.44%和-189.47%。
2025年一季度,百川畅银实现收入1.08亿元,归母净利润-1168万元。
通过百川畅银的业绩可以看出,其实在跨界光伏之前,其已经面临亏损危机,2023年8月28日,百川畅银发布公告,宣布对外投资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计划切入光伏赛道参与市场竞争。然而,时过一年半,其还是没有挺住,光伏行业没有让其扭亏为盈,反而也加重了其负担。
而百川畅银在光伏领域的跨界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背后交织着多重复杂因素。从外部环境看,光伏行业竞争格局早已成型,头部企业占据明显优势,中小参与者在订单争夺中举步维艰。而在技术与成本层面,其布局的异质结电池面临设备投资高、银浆耗量大等困境,量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盈利能力。
公司内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资金压力庞大且融资受限,难以支撑光伏项目的巨额投入;更值得关注的是,控股子公司百川未来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及百川未来光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周丹桂及其配偶马玉军,因涉嫌职务侵占于2023年10月被公司报案,同年12月警方正式立案侦查。这一内部管理风波不仅扰乱了项目推进节奏,更暴露了企业在跨界经营中的内控漏洞。多重因素叠加下,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光伏业务未能如预期般拓展版图,反而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道坎,其背后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深思。
据悉,在宣告其光伏项目或将终止之后不久,百川畅银悄然加速布局储能领域。据其工商注册信息显示,河南百川畅银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19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业务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热力生产和供应;供冷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这一转型方向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直指生物质能+储能。放弃光伏后,百川畅银能否最终转危为安?或许时间会有答案!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