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月,对氢能产业而言并非暖春。短短三十天内,三个备受瞩目的氢能项目接连宣告搁浅。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材料产业园区光电制氢一体化建设项目
5月12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材料产业园区光电制氢一体化建设项目设计招标撤销公告发布。撤销原因为采购任务发生变更。
该项目于1月9日首次发布招标公告。当时的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108000.00万元。项目年均发电量约11830万kw.h,年制氢2100吨,拟购置50台2MW(400Nm³)AEM电解槽设备等相关配套设施。
4月11日,项目再次发布招标公告,本次项目信息更改为:项目总投资7.7亿元,年均发电量约 7084.52 万 kw.h,年产氢量 1300t。购置 N 型单晶单面 650Wp 组件约 86220 块,建设 55MWp 屋顶光伏;购置 28 台 2MW(400Nm³)AEM 电解槽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
国发绿能(乌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年氢制绿色甲醇产业化示范项目
5月28日,国发绿能(乌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年氢制绿色甲醇产业化示范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招标终止。对于终止的原因,公告并未透露。
该项目于3月28日发布EPC工程总承包邀请招标,4月15日该项目发布EPC工程总承包变更公告,5月9日二次变更公告。两次变更均为开标时间延期。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水电解制氢设备采购
5月29日,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水电解制氢设备采购终止公告发布。内容显示,本项目发生重大技术变更,终止招标。
该项目于4月25日发布采购招标公告,采购80套水电解制氢设备。投标人必须至少具有6套水电解制氢成套设备(单套设备的制氢能力为1000Nm3/h及以上)的供货合同业绩。
根据对比三个项目撤销的原因,可以发现经济成本压力与技术路线不确定性是制约氢能项目落地的关键瓶颈。
从成本方面来看,吕梁光电制氢项目的规模腰斩极具代表性,投资规模从10.8亿到7.7亿元,投资成本压缩了近28%。电解槽从50台到28台,制氢量2100吨→1300吨产能削减约38%。
从技术方面来看,在吕梁项目中,AEM电解槽技术,相比成熟的ALK/PEM技术产业化验证不足。而在楹项目中,则直言撤销原因为“重大技术变更”。国发绿能项目虽未公开撤销原因,但30万吨甲醇项目需大规模稳定氢源,技术可靠性要求极高。
从三个项目的撤销来看,绿氢产业已进入理性回调期,在成本与技术的压力下,盲目建设大规模项目并不现实,如何从规划到平稳落地是氢能项目企业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