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光伏 + 交通” 模式正逐渐成为交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4月30日,上海虹梅南路高架隔声棚光伏项目正式并网,作为国内首个高架隔声棚光伏项目,该项目收到了广泛关注。但5月21日,突然爆出上海虹梅南路高架声屏障顶部起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上海虹梅南路高架声屏障顶部起火
5月21日下午2时10分,上海虹梅南路高架往虹梅南路隧道方向近隧道入口处的高架声屏障顶部起火。
火灾发生,消防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处置。所幸的是,现场并无人员伤亡。为配合灭火,事发路段交通一度出现阻断。
声屏障顶部起火
据目击市民介绍,5月21日下午2时10分左右,虹梅南路高架往虹梅南路隧道方向距离隧道入口处约几十米处的声屏障顶部起火。住在附近高层居民楼内的居民们看到,铺设在声屏障顶部的光伏板燃烧后,冒出大量黑烟。火势一度蔓延,现场浓烟滚滚,部分材料残片和碎渣从声屏障顶部掉落,途经车辆驾驶员纷纷避让。多位过路司机和热心市民纷纷拨打报警电话。
消防部门架设云梯灭火
接警后,消防部门迅速派遣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消防队员抵达高架路面后,立即铺设水带、出水灭火;另一路消防队员登上声屏障顶部,使用水带灭火。与此同时,一辆消防云梯车停在虹梅南路上,消防车升起云梯,出水灭火。在消防队员及消防云梯车的共同配合下,现场明火很快被扑灭。
声屏障顶部烧出一个窟窿
为配合火灾进一步处理,交警部门对虹梅南路北向南方向地面道路近事发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民警疏导车辆绕行。车辆无法驶入虹梅南路高架北向南方向近虹梅南路隧道入口,现场人员指挥司机驾驶车辆,有序地从放鹤路下匝道下高架。
明火熄灭后,多位途经市民看到,高架声屏障顶部烧出一个窟窿,顶部多块光伏板烧损。截至发稿,事故现场仍在进一步清理。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标杆”项目并网发电不足一个月
根据起火位置判断,起火项目应为虹梅南路全影型隔声棚1.35MW BIPV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利用虹梅南路全影型隔声棚棚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420.64千瓦,共设2个高压并网点,并网预制舱设置于高架下绿化带,既节省了空间,又实现了与城市绿化的和谐共存。
世纪新能源网团队了解到,这个项目并网发电时间还不足一个月。
2023年11月7日,华电上海虹梅南路高架隔声棚光伏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作为智能交通创新发展成果,在第六届进博会交通论坛上对外发布,该项目总装机1.5MW,是国内首个高架隔声棚光伏项目。
计划在高架路隔声棚下铺设轻质柔性光伏模块,实现光伏发电就地消纳、余量上网。投产后生命周期内总发电量将超过375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000吨,有力促进“光伏+”与交通的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年7月17日,品诚晶曜宣布成功交付轻质组件。
品诚晶曜视频截图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了2732块轻质薄膜光伏组件,每平方荷载不到五公斤,比常规组件减重近70%,确保了安装在高架隔声屏上后,不影响设施使用寿命及隔音效果,成功实现了“光伏+隔声屏”场景的创新应用。
项目是在已通车城市快速路上做升级改造,实现“一路两用”。项目充分利用虹梅南路高架全影型隔声棚顶面2.6万平方米空间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组件铺设于虹梅南路高架的上中路段和放鹤路段,分别通过10千伏华电上中路光伏电站、10千伏华电放鹤路光伏电站,以“全额上网”模式接入市南电网。
今年4月30日,上海虹梅南路高架隔声棚1.5MW光伏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光伏运用进入了新领域,为构建绿色交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报道,5月中旬,该光伏电站已稳定运行两周,并网开关状态、涉网频率、发电曲线等均正常。作为全国首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交通“隔声棚+光伏”项目,10千伏华电上中路光伏电站、华电放鹤路光伏电站成功并入市南电网、运行稳定有序。
光伏+交通应用越来越广泛
“光伏 + 交通” 模式不仅能为交通设施提供清洁电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还能通过余电上网创造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发展潜力巨大。
近期,多个省份也在积极推动 “光伏 + 交通” 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 “光伏 + 交通” 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未来政策扶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强,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上海市到 2025 年,全市交通领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确保达到 120MW,力争达到 180MW,新建交通设施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面积不低于 50%。在地铁、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九大交通基础设施场景推进光伏应用,实施 “光伏 +” 示范工程。如 G15 沈海高速朱桥服务区成为上海首个绿色低碳高速公路服务区,S32 申嘉湖高速练塘服务区实现服务区自给自足的绿色能源供应模式 。
上海首个绿色低碳高速公路服务区
四川省在雅西、泸黄、西攀等 21 条运营高速公路规划光伏装机规模 47 兆瓦,年发电量 6 万兆瓦时;在沿江高速公路宜金段、九棉、久马等 15 条在建高速公路规划光伏装机规模 73 兆瓦,年发电量 9 万兆瓦时。
云南省支持 “高速 + 光伏”,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牵头编制建设规划,利用服务区、停车区等沿线设施建筑物屋顶,以及道路红线内边坡、隔离带等路域空间和部分低效存量土地建设光伏发电设施。
山东省多个高速集团积极布局,如山东高速成立新能源公司。建成了山东济南东零碳服务区(2022 年) 、山东枣菏高速公路交能融合示范工程(2023 年)、山东济潍零碳运营高速公路(2023 年)等项目。
防范大于未然 事故敲响安全警钟
上海虹梅南路高架声屏障光伏设施起火事件,为快速发展的 “光伏 + 交通” 领域敲响了安全警钟。
光伏+交通的实际应用存在环境复杂性,比如交通场景(高架、隧道、高速等)存在车辆震动、尾气腐蚀、极端天气(如台风、暴雨)及人为剐蹭等风险,光伏设施需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和防护等级。
最后,“光伏 + 交通” 的发展不能盲目追求规模,需以安全为基石。从材料选型、施工标准到运维体系,全链条植入 “交通场景特殊性” 思维,才能实现绿色能源与交通基建的真正共赢。未来,随着 5G、AIoT 技术的深度应用,交通光伏有望成为 “零碳交通” 的核心载体,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将 “安全” 二字刻入产业基因。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