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2023氢能嘉年华暨中国氢能100人论坛年会致辞稿

刘英丽 2023-12-19 15:43 · 头闻号氢能会议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氢能产业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众多绿氢项目接连落地开工,绿氢产能正在快速上涨。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氢能产业迅速膨胀,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到燃料电池的使用,再到氢燃料汽车的推广,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正在到来。

但当前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氢能全产业链协同效果还未完全显现,氢能产业依然面临生产成本高,储存和运输难的问题。

运输方面,管道输氢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基础,我国仅有的400公里的输氢管道显然无法满足氢能大规模产业化的需求,同时输氢管道还面临着钢材选型困难、管道易发生氢脆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纯氢管道和掺氢管道技术虽然有所突破,但仍与国际先进存在较大差距。

在下游绿氢应用领域,如何实现钢铁领域的低碳转型和化工领域的深度脱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钢铁冶金方面,氢的成本限制着钢铁领域的低碳发展。而在化工领域,将绿氢全面代替灰氢,利用绿氢合成氨、甲醇则是发展的重难点。

除此之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目前还未能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连续制氢供氢,如何利用氢能灵活调节电网储能也是一大挑战。

虽然产业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今年我国绿氢发展依然成果喜人。

据新能智库数据显示,我国今年重大投资重大规模的绿氢项目超60个,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也逐步加快绿氢项目建设步伐。

其中内蒙古绿氢项目总数占全国绿氢项目的57.8%。在新疆库车,我国最大的规模的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全面投产,这也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此外,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也在今年6月成功制取第一方氢气。

在下游应用方面,绿氢合成氨以及绿氢制甲醇依然是绿氢项目的主要消纳途径。据新能智库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新增绿氢合成氨项目为27个,新增绿氢制甲醇项目数量为20个。我国绿氨和绿色甲醇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以满足日益旺盛的终端需求以及能源贸易的转型。除此之外,其他包括燃料电池汽车、供能、冶金应用领域项目数量为22个,几乎涵盖氢能下游全产业应用。

总体来看,今年绿氢项目正“迈大步走”,总投资超过4100亿元,就近期来说,11月我国绿氢项目投资就超过1100亿元,加速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当然,技术突破是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今年我国氢能各产业在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

制氢方面,我国海水直接电解水制氢突破,今年6月时,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在福建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把握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命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储运方面,今年,“西氢东送”纯氢管网首次纳入国家规划,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迎来发展新阶段。

就在上个月,国内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泄放燃爆验证试验的空白,为实现氢能低成本、规模化、长距离输送以及氢能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

应用方面,更是有首台氢动力机车下线、氢动力市域列车、首艘500全挖机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下水等突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氢能的发展更是独具优势,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氢能源全产业链条还未能完全打通,氢能产业的规模化仍需攻坚克难。对于氢能产业,我们需要更加客观清醒的认识,不要盲目推进,保证中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以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题,立足氢能产业最前沿,着眼氢能产业脉络,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围绕氢能全产业链的热点、难点,讨论氢能在化工、钢铁、管道、交通等领域的技术现状及主要问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与会同仁在本次嘉年华中畅所欲言、献言献策,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助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