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潞安扶贫的“红海行动”

牛小科 孔静 范振东 2018-07-10 13:30 · 头闻号光伏扶贫
解决深度贫困,要有超常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历史的使命,更是群众的期盼,必须下足绣花功夫。面对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潞安集团发挥企业“特长”,变精准扶贫“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输血”变“造血”新模式,合演了一场潞安扶贫的“红海行动”。

潞安扶贫策——有“谱”

以非常之力建非常之功。帮助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脱得了贫,是潞安集团公司至始至终坚持的唯一标准和要求。

如何做?怎么干? 来听一下潞安集团六届一次职代会的“回放音”。会上指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壶关精准扶贫要进一步巩固成果,加大工作力度,在产业扶贫、精神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创新推动,加强“以矿带村”对口扶贫,引深精准扶贫工作。

潞安不仅说的好听,更干的漂亮。

就在6月28日,潞安光伏发电公司今年在建的5座集中式扶贫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这背后不仅仅是在光伏行业“531新政”最后期限前实现了“突围”,更是潞安打出了的一张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的王牌。仅其中的武乡县30MW一座扶贫电站,对口帮扶贫困户就达1000户,并网后,每年每户可增收3000元,真正让贫困户挣上了“阳光收入”。并且此项目每年还能减排二氧化碳9894.7吨,每年可节约标煤3654吨,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合一”。

“阳光收入”让贫困户口袋“鼓起来”,油用牡丹产业更是让贫困户看到了前景更看到了“钱”景。油用牡丹是一种果荚大、籽多饱满、含油量高的牡丹品种,也是近年来新兴发展的高附加值、助农增收效益好的特色木本粮油产业,同时,不仅牡丹籽可以制作高端食用油,而且花蕊、花叶还可以做茶,花粉还可以加工化妆品,种植效益是常规农作物效益的6到7倍。难怪洛江沟村村民张有良兴致勃勃的对记者讲:“以前种玉茭不行,现在种牡丹了,一亩地净落600块钱,还便于拾掇,闲下来还能在牡丹基地或村里打工,一年挣个一两万不是事。”

潞安不仅发挥“特长”助力脱贫,还引导、帮助贫困县区走上良性的“自我脱变”之路。在潞安扶贫队的指导下,壶关县黄山乡申家岭村,就提出“建设牡丹村、打造花果山”计划,勾勒家家户户种牡丹、房前屋后种牡丹的美丽画卷。不仅如此,他们还种植杂交构树、冬桃、中药材、黄金梨、冬枣、花椒、观赏牡丹,发展庭院经济,昔日一贫如洗的小村庄,变成了四季有花的农家庄园。

龙泉镇西堡村则在扶贫队的协助下,创新推出了亮闪闪(光伏发电)、绿油油(油用牡丹)、金灿灿(千亩油葵)、香喷喷(食用油)、甜蜜蜜(蜂蜜)、家家乐(农家乐)组合套餐,一条可循环发展的脱贫路线被摆上日程,成为十里八乡争先学习的典范。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产业扶贫是抓手,精神扶贫是根本。潞安集团在依托产业优势精准扶贫的同时,坚持产业扶贫与精神扶贫“两手抓两手硬”。开展“牡丹产业”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专项研究,促使居民地里的牡丹种的下、养的活。开展“模范评选”,既提供物质奖励又注重精神奖励,南头村86岁老人李天发,不仅为人热情,经常帮助村民做好事,还是种植油用牡丹的好手,被扶贫队授予“特别贡献奖”,激励了一大批年轻人付诸行动。设立“文化墙”,通过壁画、文字、标语等形式,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培育新时尚。装饰“潞安爱心屋”,为居民定制“爱心积分卡”,激励百姓做好事、当好人。实施“健康扶贫”,在健康老百姓身体的同时,还温暖了贫困户的内心。

潞安扶贫事——有“心”

俗话说:看戏容易唱戏难,看花容易绣花难。唱戏没有台下的十年功,难有台上的三分钟;绣花也一样,必须用爱心、耐心、细心勾勒描绘。用智慧、汗水和心血穿针引线,实质是两个字,就是“用心”。

“刚开始弄的时候,真是不好起步。群众压根不认识我们、不认可我们、记不住我们,对我们的到来很是疏远。我们就一遍遍解释,一次次入户走访……”说起刚到对口帮扶村报道时的情景,潞安集团驻壶关县黄山乡南头村工作队队长刘廷元这样说。

万事开头难。队长刘廷元和第一书记崔云伟带领大家一起加入到走访行列中,一次没说通,就去说两次。他的办法就一个“多”字,即多走多拉家常、多访多慰问、多宣传多落实。那会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他说驻扎的南头村共有45户贫困户,他每天至少走访9户,通过聊天促进感情。

建立沟通渠道是“桥梁”,如何帮扶才是“目的”。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刘廷元结合村上实际,遵循“基础建设改变环境,产业发展保障脱贫”的原则,修缮了道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环境;上马了光伏发电项目,每年集体收入增加12万元。推广种植油用牡丹125亩,前三年发放预支收益1700元,让老百姓安心种下“致富花”。2016年底,南头村通过了国务院、山西省、第三方的验收,整村实现了脱贫。

潞安集团在扶贫实践中,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发力,产业发展、健康扶贫、精神扶贫、政策对接扶贫等多措并举,用心“精准扶贫”。

同样是驻村扶贫,同样是心得满满。潞安集团驻壶关县龙泉镇杨家社村工作队队长朱正堂在“熬”过了开始的迷茫期以后,和第一书记张日耀共同总结出了“放下架子、嘴要甜、腿要勤、心要善”的驻村处事之道,并最终帮助村里实现了“大变样”。在产业扶贫方面,他们就和村干部一起提出了“一园一站一家一场多棚”的产业格局,即建设百亩牡丹园;建设一座100千瓦太阳能发电站;扶持一家养蜂专业户;扶持一家专业养猪场;建设多座温室大棚。

产业的科学规划很快见到了效果。杨家社村贫困户程安富身患疾病不能外出务工,扶贫队帮助了养了4箱蜜蜂,并且他表示还将增加6箱,他对记者讲:“按一箱产蜜50斤算,10箱就是500斤,按每斤10元收购,我至少可以有5000元的收入。”还有养猪专业户陈晋红,今年年初饲养了5头土猪,按每头可产猪肉15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20元算,至少可以有15000元的收入,陈晋红说:“奔小康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有“心”的故事一桩桩。潞安集团驻壶关县龙泉镇西堡村工作队队长韩爱斌一心扑在扶贫第一线,将每一条扶贫标准都变成了“顺口溜”,方便开展工作。潞安集团驻壶关县黄山乡申家岭村工作队不仅在荒山种植油用牡丹100多亩,而且还在石头缝里种下了200亩连翘,和400亩冬桃,硬是将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昔日贫困村,进入焕新颜,明天更美好。

潞安扶贫人——有“情”

有一群是“城市里的农村人”,也是“农村里的城市人”,他们就是潞安扶贫人。选择走上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那一刻,他们就扎根农村、深入农户、变成农民、真扶贫、扶真贫。他们在访贫问贫、把脉问诊、开方治疗上下足了“绣花功夫”,逐渐成了村民的贴心人,喊出“杨家社是‘咱村’”的朱正堂驻村第一天就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深入贫困户,了解家庭情况,掌握致贫原因,提出脱贫措施,成了杨家社全村最信赖的“官”。

一心牵挂贫困户宋月娥的第一书记张日耀每到冬季来临,总会第一时间联系老人家,询问过冬物资储备了没?棉衣暖和不暖和?还有啥需要吗?宋月娥老人感叹:“真是比亲儿子还亲,亲儿子也没像这样关心过我。”

驻村队员王刚、张恒智在走访中把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需要吃的药按人记录在本,并建立健康档案,确保药品能够准确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做到了精准健康扶贫。

驻壶关县龙泉镇西堡村第一书记王焱,将脱贫攻坚“主战场”变成了自己的“大考场”,不仅帮助西堡村美化了环境,筑牢了脱贫攻坚的“压舱石”,还调整产业,通过优势嫁接装上了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如今油用牡丹、光伏电站、生态旅游等扶贫措施多点开花,正展示出蓬勃动力。他本人也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还代表潞安集团在全省驻县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培训班上做了经验发言。他撰写的《咬定‘真’字不放松》的署名文章在山西日报刊登。

南头村工作队队长刘廷元和第一书记崔云伟,为了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白天走村串户倾听民声,晚上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就是为了能够更精准的为贫困户提供帮扶。

还有更多诸如申家岭三年规划出炉记、田间地头的“科技讲堂”北兑川纪事、路灯记等故事,这背后无不体现着潞安扶贫人的真情、责任、担当。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