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盛光电的主要业务包括硅片及电池、组件等的生产与销售,同时也做光伏电站的EPC项目。关于此事,CEO佘海峰对外界的回答是:“硅片厂因为在发展上不存在竞争优势,所以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取消该项目,将硅片厂切换到组件和系统的生产和制造。”
在随后到来的SNEC的展会上,世纪新能源网专访中盛光电的CEO佘海峰先生,为我们解读中盛光电的战略转移构想以及他对光伏市场的睿智观点。
世纪新能源网:佘总,请您介绍一下中盛光电目前的运作情况怎样?
佘海峰:中盛光电在中国主要做两方面的事情:第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海外EPC业务做的很大,应该是中国最早做的;我们希望把海外很多EPC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带到中国市场来,所以今年展会主题叫:从世界回到中国,也是契合这个主题,把国外很多经验带到中国市场。
第二方面,我们在中国做项目的开发,因为我们不想在中国做纯粹的组件销售,我们还是希望能更多的介入到项目开发,以项目开发带动业务的发展,所以这些是两块,一块是EPC,一块是项目开发。
世纪新能源网: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内项目招标是出现几次超低报价事件,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佘海峰:首先是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战略,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根据成本报出合理的价格,从来不会用超低的价格赢得订单,因为没有意义。
其次,我觉得这是短期的现状,短期企业为了生存,或者库存比较大,为了求生存没有办法,慢慢的大家发现这样做下去自己没有利润,而且现金流压力很大,因为账期也很长,慢慢也没有人做这个事情。我觉得最终还是市场决定的,这是一个短期行为,短期现象,因为这个行业很年轻,慢慢会走上成熟,大家会觉得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企业能够生存才行,能够发展才行。
世纪新能源网:面对这样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盛有哪些企业独特的优势?
佘海峰:我们有两个优势:
第一是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因为我们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市场做电站EPC和电站运营管理的公司,早在2008年我们就开始做,这就奠定了我们后来的整个商业模式,专注于终端和专注于客户的模式,这是一大差异化。这个差异也保证了我们在2011年整个市场波动非常大的时候非常稳定,因为简化终端的客户渠道和电站EPC,使我们直接面对投资者。
第二是产品创新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行业在2010年竞争这么激烈,就是因为同质化太严重,所有公司展出的产品都是一模一样。如果产品在同质化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唯一可以竞争的手段就是价格,所以大家为什么拼命的打价格战也是这个原因。
这时候什么样的企业能够生存的更好,就是在产品上能够有一些独特性和差异化,开发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的产品,这样才能够跳出竞争的红海。所以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差异化,还有一个是产品的差异化,这是我们保持优势的两个方向。
世纪新能源网:面对国内的光伏市场尚未真正启动,而美国政府出台的双反政策,加上欧洲的削减补贴政策,您对现在阶段市场有哪些看法?
佘海峰:一方面你们看到很多市场补贴在下降,这是从悲观来看的。但是如果从乐观来看,全球市场每年都保持非常稳定的增长,这是第一。
第二,随着太阳能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市场加入到太阳能应用的大军里面来。现在市场越来越分散,过去我们看在很多公司销售业绩里面德国市场、意大利市场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现在德国市场只占中盛光电内部销售的20%左右,所以越来越分散。而且随着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加入到新能源运用当中来,比如东南亚市场、澳大利亚市场、南非市场、南美市场,很多新兴市场成长出来,对太阳能应用来说越来越接近平价上网,让太阳能成为很多政府的第一选择。
我觉得国际市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中国的光伏行业爆发式增长导致的产能过剩,市场还是非常稳定的。
世纪新能源网:您还是比较乐观的看待市场,但是现在很多人称现在的光伏市场处于寒冬期,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佘海峰:我不觉得在寒冬期,2011年我们是中国非常少数的处于盈利状态太阳能企业之一,2012年我们估计也是盈利状态,从销售额、销售量、利润,我们2010年、2011年、2012年都在增长,所以我没有看到这个行业的寒冬期。
我认为寒冬指对那些客户很单一、投资没有任何技术优势、产品过度集中在产能最过剩的企业。寒冬期是说哪些决策和投资是失误的企业。光伏行业到今天为止依然有很多企业有很多机会可以做的很好。
比如说现在硅片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还继续投资硅片,那他是找死,就是自己往冰窟里面钻,这个不能怪别人。任何一个行业的波动是有的,但是任何一个行业在任何时间段都有做的好、做的差的企业。
所以我认为,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