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太突然!又一光伏企业的预重整“求生”

琬麟 2025-11-17 10:31 · 头闻号光伏头条

近日,天宜新材(688033.SH)突然站在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今年以来,在诉讼风暴席卷、银行账户接连冻结,业绩大幅下滑的多重困局之下,11月9日晚间的预重整公告更让这家科创板公司的生存危机浮出水面……

资不抵债

被申请破产预重整

这场预重整的导火索源于债权人天津晟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一纸申请。11月9日晚,跨界光伏企业天宜新材发布公告称,2025年11月7日,北京一中院出具《决定书》。

据公告披露,因天宜新材“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该债权人于近期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整(预重整)申请。为提前识别公司重整价值与可行性,提高重整成功率,北京一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天宜新材表示,预重整启动不代表法院将最终受理重整申请,公司后续能否进入正式重整程序仍存在不确定性。

公告提示,公司后续如能依法通过重整,化解公司面临的债务风险,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公司将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若重整失败,公司也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资金陷“僵局”

诉讼与账户冻结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流动性危机早有预警,监管层自2022年起便持续关注其经营风险,2024年年报问询函中公司已坦言“资金短缺是当前主要矛盾”,如今预重整的启动,正是债务压力集中爆发的必然结果。

今年下半年,天宜新材的法律与资金危机全面发酵。7月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密集披露多起诉讼事项,随之而来的是银行账户的大规模冻结。截至2025年10月,公司涉及22起未结诉讼,金额合计2.26亿元。占公司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6.15%,占公司2025年半年度末净资产的6.52%。为回笼资金,公司不惜折价43.8%出售子公司天津天宜的资产,仅换得5140万元现金,而该资产账面净值高达9141万元。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也出现大额冻结及司法划扣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日常经营资金周转,更对募投项目的推进造成实质性阻碍。对此,上交所已发出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账户冻结及诉讼细节进行详细说明。

三季度报“惨案”

营收腰斩 前三季净亏3.71亿

作为跨界光伏企业,天宜新材原本聚焦高铁动车组闸片等轨交设备业务,2021年正式跨界进入光伏热场材料领域,2022年11月,公司斥资2.7亿元拿下江苏晶熠阳90%股权,顺势切入石英坩埚赛道,形成碳基材料与石英坩埚并行的光伏业务架构,靠着光伏行业的风口红利,一度成为公司最亮眼的增长支柱。

随着光伏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下游需求萎缩叠加产品价格跳水,2024年公司光伏业务营收同比大幅下滑巨亏14.95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颓势仍未扭转。根据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4亿元,同比下降11.69%;归母净利润为-3.7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49亿元,亏损同比均有所收窄,但公司依然未能扭转亏损局面。

截至2025年三季度,天宜新材总资产合计58.37亿元,同时,公司负债合计为24.8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7.02亿元,长期借款为7303.42万元,有息负债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三季报中还称,公司轨道交通业务板块受国铁集团集采低价中标政策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产品销售价格未有明显改善,尽管公司加大市场中标力度,努力维护该业务市场地位,但由于销售单价始终在低位徘徊,该业务收入规模未有明显起色;光伏板块业务受周期性去库存、行业持续低迷影响,光伏业务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且目前未看到回暖趋势,光伏业务已陷入经营困境,对公司整体业务产生较为严重拖累,亏损面持续在扩大。

对于天宜新材而言,预重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一方面,预重整有助于提前启动债权申报、资产调查等工作,为后续重整铺路;另一方面,若重整失败,公司将面临更严峻的退市风险。这场资本局的最终走向,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