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业绩暴跌251%!光伏老兵50亿项目叫停,担保埋“暗雷”

琬麟 2025-11-03 09:56 · 头闻号光伏头条

2025年的光伏行业正处在“量增价减”的深度调整期,组件价格跌幅明显,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普遍承压,就连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不足70%。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泰新能更是迎来“至暗时刻”——三季度财报一出来,首次亏损超2亿,同比降幅高达251.97%,把这家老牌光伏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业绩“跳水”

从盈利到亏损,毛利率跌到负数

10月28日,海泰新能披露其三季度经营情况,翻开来看,其营收14.3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同比降42.26%);更要命的是净利润,直接从去年三季度赚1.63亿变成亏2.48亿,同比暴跌251.97%。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26亿元,同比下降255.16%。营现金流净额为-1.27亿元,同比下降3468.3%。

最惨的是毛利率,第三季度跌到-3.35%。据财经方报道,海泰新能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0.20%,同比下降22.71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35%,同比下降29.0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2.70%,较上年同期下降50.79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28.72个百分点。也就是卖一件产品不仅不赚钱,还要倒贴钱。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87亿元,同比下降7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3亿元,同比下降251.11%;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0亿元,同比下降224.89%。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53.9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5%;归母净资产为10.9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3.3%。报告显示,公司在光伏行业面临激烈竞争,主要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这事儿不能全怪海泰自己,整个行业都在“渡劫”。2025年光伏产能严重过剩,据业内相关报道,全球组件产能是需求的2倍还多,大家为了抢订单拼命压价,组件价格同比跌了30%左右,很多企业都在“赔本赚吆喝”。海泰手里堆了19亿存货,占总资产的34.6%,现在组件降价,这些存货还要减值,等于雪上加霜。

项目急刹车

50亿国内扩产“停了”

今年5月19日海泰新能就发了公告,直接给两个大项目“踩了刹车”——原计划砸50亿的“10GW 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和“研发试验中心扩建项目”全终止了,并将其剩余募集资金用于新募投项目。从进展看,这俩终止的项目基本没动:10GW电池项目没实质性进展,研发中心扩建也才花了823.36万元,只完成16.47%的投入。

海泰新能表示,项目终止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内光伏市场“卷疯了”。2024年底中国光伏电池有效产能都到1030GW了,实际需求才660GW,产能过剩率超56%,直接引发价格战,电池片生产都陷入负毛利率。这时候再投50亿扩产,纯属“往过剩产能里添柴火”,肯定不划算。所以海泰转头给全资子公司PT GREEN VISION SOLAR增资1.46亿,投入印尼“2GW电池片+1GW组件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6亿,一期投3亿,15个月内建成,现在已经拿到境外投资证书、施工许可,连土建合同都签了。印尼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不仅要在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比提至31%,地理位置还方便海运,能辐射东南亚和全球市场,比在国内“死磕”价格战划算多了。

出海找“活路”

能否抢占市场先机?

国内卷不动,海泰将目光投于海外。新募投项目除锚定印尼本地化市场外,国际市场也将是重要的目标市场。除了欧洲,海泰还在东南亚、非洲发力,2024年,受制于不断变化的贸易壁垒政策(如美国对来自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光伏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境外光伏企业为规避政策变动风险,纷纷将产能向印尼转移,印尼因此也成为辐射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的黄金枢纽。

最关键的是印尼2GW电池片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到时候能避开美国的关税,直接往欧美卖货。不过海外也不是铁板一块,欧洲有碳关税,美国有IRA法案,地缘政治风险不小,能不能赚到钱还得打个问号。

负债率高起

对外担保藏隐患

这家老牌的光伏企业成立于2006年,2022年于北交所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光伏组件、支架、储能产品及电站开发。值得一提的是,海泰新能还投资建设了目前全球最大口径、最大输量的绿氢管道——张家口康保至曹妃甸氢气管道工程,该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底投运。

同时,海泰新能的财务状况也并不乐观,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9.60%。公司当前负债水平较高。此外,公司还进行了对外担保事项的披露,表示与控股子公司之间的担保金额高达9.55亿元。全部是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虽无逾期情况,但按最新净资产测算占比已超70%(此前4.04亿元为阶段性数据)。现在公司自身现金流紧张,如果子公司经营出现波动,这笔近10亿的担保就可能转化为实际负债,对本就紧绷的资金链来说等同于火上浇油。

未来怎么走?

一边节流一边找新机会

回顾近三年的整体财报,业绩的剧烈波动是光伏行业技术迭代、产能过剩、价格战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缩影。2022年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实现营收增长,2023-2024年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维持盈利韧性,进入2025年,则因行业 “内卷” 陷入亏损,经营状况更是加速恶化,盈利压力显露无疑。如今,只能“两条腿走路”:一边控制费用、清理存货,尽量让现金流好转;另一边抓紧搞技术和新业务。

接下来,海泰新能还将持续面临三大挑战,如何走出光伏底部周期,海外订单能否持续扩容,氢能业务能否实现规模化,都将是亟待接待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