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2025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技术发展大会上,采用华为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的6个项目被授予“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称号,涵盖电动重卡兆瓦超充、公路隧道构网型储能、光储超充近零碳服务区、路域光伏就地消纳等多个交能融合关键场景应用,树立了交能融合发展新范式。
6个获评项目分别是:
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
广西崇左公水海联运重卡超充零碳通道
京津冀首个全绿色用能高速服务区
浙江高速公路隧道构网型储能项目
海南保亭光储充一体化服务区
内蒙古卓资山服务区光储超充示范站

颁证仪式
“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于今年6月组织开展,旨在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5〕42号),加快交通强国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广交能融合领域先进适用的技术、模式及管理经验。活动重点征集了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中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且产生实际应用价值和效果,具备示范性和可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
六大标杆项目,树立交能融合发展新范式
获评的6个项目各具特色,为全行业交能融合项目建设提供了多种示范样板。
四川北川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项目——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深度融合光伏、储能、超充三大系统,依托智能调度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一期配备108个超充车位与18个兆瓦级充电车位,最快实现“15分钟极速补能”*,日均服务能力超过千辆,已成为推动重卡电动化转型的标杆工程。

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
广西崇左公水海联运重卡超充零碳通道实现了多式联运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该项目采用华为超充技术,覆盖货运物流场景,可同时服务超充重卡、普通重卡、轻卡等多车型的超快充运输网络,构建起“新能源重卡+超充网络+公水海联运”的跨境绿色物流体系。目前已投入运营6个重卡超充站,55个重卡超快充车位,充电效率提升3倍,日均充电量超5万度,每年可减少4.8万吨碳排放,节省燃油成本逾4千万元。

广西崇左公水海联运重卡超充零碳通道(濑湍港重卡超充站)
京津冀首个全绿色用能高速服务区展示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绿色转型方案。天津高速集团通恒通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于打造集绿色、智慧、开放于一体的行业标杆服务区,在距天津王庆坨服务区6.7公里的石各庄互通圈建设8.2兆瓦光伏发电设施,在服务区内集成了4兆瓦时华为风液智冷储能微电网和华为全液冷超充,配置24个新能源充电桩,推动王庆坨服务区实现全绿能零碳运行。项目于2025年实现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1000万度,为服务区用电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绿电供应,实现了“光储充用”一体化和高速绿电就近消纳。

京津冀首个全绿色用能高速服务区匝道光伏
浙江高速公路隧道构网型储能项目实现了从跟网型技术向构网型技术的跨越。该项目应用了华为今年6月发布的全球首个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利用隧道场景峰谷电价差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存储风光发电的多余电量,增强自发自用,提升绿电消纳。社会效益方面,构网型储能不仅可以保障隧道可靠供电,还可以参与虚拟电厂,服务电力系统提供调频、调峰,扩展了交能融合新路径。

浙江高速公路隧道构网型储能项目
海南保亭光储充一体化服务区通过利用当地光照资源、华为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和全液冷超充技术,在实现光伏并网的同时完成“光储充”智能一体化应用,为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目前服务区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1.3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23.68万度,同时建设一套200千瓦时储能系统,实现绿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通过光储充一体化建设,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高速公路低碳服务区样板,助力海南打造“绿色低碳之岛”。

海南保亭光储充一体化服务区
内蒙古卓资山服务区光储超充示范站成功构建了“光伏车棚+储能+液冷超充”三位一体的绿色能源微电网体系。该项目创新整合光伏发电、储能调峰与全液冷超充设备,打造了完整的“发电-储电-充电”能源闭环。全液冷超充设备实现了“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体验,可同时服务24台车辆,打造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绿色智慧能源新标杆。

内蒙古卓资山服务区光储超充示范站
获评项目背后,是华为数字能源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支撑。华为数字能源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深度参与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实践,携手客户、伙伴、智库等,共创交能融合行业发展、共建标准规范、共享商业价值、共筑产业繁荣,持续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共建安全、智慧、绿色、经济、高效的新型交通能源融合基础设施。
[*]充电速率为实验室环境下测得,实际使用中可能因车型差异、软件版本、车辆电耗、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等略有不同,请以实际使用情况为准。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