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新产业发展事业部(中国城乡)、中交光伏参加“2025全国交能融合大会”并成功承办“交通与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论坛

刘英丽 2025-10-28 08:29 · 头闻号光伏会议

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长沙理工大学、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技术发展大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新产业发展事业部(中国城乡)、中交光伏参加大会,并承办主题分论坛“交通与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论坛”。

主论坛上,中国交建党委委员、副总裁杨志超发表了题为“深耕交能融合实践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作为唯一一家“国有企业党建联系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于一身的中央企业,中交集团将交能融合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确立了“交通为体、能源为用”的融合观,致力于构建“交通+能源+数字”综合服务新格局。凭借全交通场景、全产业链服务等核心优势,中交集团已在公路光储充一体化、港口多能互补等六大场景中打造了广连高速、胥家桥零碳物流园区等标杆项目,并计划联合产业链各方共建交能融合产业联盟,推动“五链”深度融合,为实现交通强国与能源强国目标贡献中交力量。

中交集团展位上,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高宏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扬等领导在主办方的陪同下莅临参观指导。中交集团展位以“交能融合创新 赋能强国建设”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公路光储充一体化、港口多能互补、城市零碳枢纽等六大核心领域,通过展板、视频、沙盘等多种展示形式,展现了中交集团的交能融合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与技术创新硬实力。

本次大会设1个主论坛及6个主题分论坛,覆盖交能融合政策解读、院士观点、企业实践、技术创新等全维度议题。新产业发展事业部(中国城乡)、中交光伏承办的主题分论坛“交通与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论坛”于24日上午召开,分论坛由中交光伏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兮维主持,聚焦交通与新能源创新融合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代表,围绕交通与新能源创新融合领域的政策解读、技术路径、场景实践与产业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绘绿色交通发展新蓝图。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张春枝出席分论坛并首先致辞。她指出,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举措。她强调,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行业应把握机遇,从技术、标准、模式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交通能源体系。她表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将继续发挥平台纽带作用,携手包括中交光伏在内的优秀企业,推动政策衔接、标准共建与生态协同,为交能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城乡副总经理闫哲彬在随后的致辞中系统阐述了中交集团在交能融合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他指出,中交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正积极推动“交通+能源”深度融合,致力于由传统用能单位向“产储消一体”的能源节点转型。他强调,中交光伏作为集团在绿色产业领域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打造成为交能融合领域专业化发展商与服务,坚持“核心资产+核心能力”双轮驱动,目前已在全国10余个省市落地实施近30个交能融合项目,建成装机容量超110兆瓦,打造了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工程。他表示,未来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同拓展光伏+公路、光储充一体化、零碳服务区等多元场景,推动交能融合从示范探索迈向规模化发展。

特邀演讲环节,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交能融合创新团队领衔专家陆旭东,以《交能融合驱动零碳交通:政策体系与创新实践》为题,系统解读了国家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的政策脉络,涵盖分布式光伏、绿电直连、零碳试点等关键方向。他结合济南东、雾灵山等零碳服务区实践,展示光伏、储能、微电网等技术在公路场景的集成应用与运营成效。他指出,未来交能融合将向系统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深化,并呼吁加强跨领域合作与标准共建,共筑绿色韧性交通能源体系。

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小勇在题为《“双网共振 数驭融合”——中交光伏的交能融合布局与数智化赋能之道》的演讲中,系统阐述公司以“分布式能源+绿电交通+虚拟电厂”为核心的业务布局。他重点分享公司自主研发的“交能宝”数智管理平台,该平台具备智能监测、智慧运维、线上结算、碳能协同等八大功能,实现了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和集团级“可观、可测、可控、可调”的运维目标。他表示,中交光伏将持续推进平台功能迭代,拓展虚拟电厂、绿电交易与碳资产运营,致力于成为交能融合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商与服务商,以“双网共振、数驭融合”新范式,助力交通能源系统绿色智慧转型。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周亿迎在《我国近零碳港口建设路径与实践》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港口从低碳、近零碳到零碳的阶段性发展路径。她指出,当前港口面临装卸设备清洁化、港作拖轮电动化、绿电供给稳定性等挑战,需通过“风光氢储”多能融合与智慧能源系统实现协同调控。结合天津港、黄骅港等案例,她提出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体系,推动港口从能源消费侧到全链条的零碳转型,为绿色港口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范式。

中交养护集团设计分公司的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朱忠明以《交能融合背景下零碳高速公路技术路径与实践》为题,分享中交集团在路域资源一体化开发与零碳服务区建设方面的实践。他提出以“资产养技术、技术提资产”为核心逻辑,通过BIM+GIS数字孪生、光储直柔微电网等关键技术,打造了雾灵山、大板桥、大丰等一批零碳服务区标杆项目。他强调,应加强路能协同规划与标准建设,推动高速公路从“用能单元”转向“供能节点”,实现交通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共创。

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孙晓亮博士在《数驱交能融合:锻造公路交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报告中指出,数字化是推动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他强调,公路系统正从“能源消耗者”转向“能源生产者、存储者与调节者”,并通过“源-网-荷-储”智慧化调控、AI健康管理等技术,实现系统效率跃升与绿色转型。他提出“清洁化、网联化、高效化、便捷化、智慧化”五化目标,推动公路成为绿色、弹性、智能的能源廊道,助力交通强国与能源强国协同建设。

山西交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张淦星博士以《“交通动脉,绿色动能”——山西交控交能融合创新路径与示范实践》为题,系统分享了山西交控在高速公路路域资源开发与微电网建设方面的成果。他介绍,公司已建成多个交能融合项目及充电设施,实现全省高速充电网络全覆盖,并创新提出“多源共济、减容增供”“储能三级平衡”等理念,在太忻高速、榆和高速等项目中成功实践光储充一体化、柔直互联等关键技术,为全国交能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山西样板。

固德威智慧能源副总经理戴晨松博士以《“源网荷储智”交能融合发展高效引擎》为题,系统阐述了固德威以“源网荷储智”为核心的一站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他结合上海园区光储充站、山西高速零碳隧道等案例,展示了公司在交通补能设施、路域光伏开发、虚拟电厂等场景中的技术集成能力。他强调,通过AI算法与平台化运营,可实现光伏、储能、充电设施的协同调控与能碳管理,助力交通能源系统实现高效、绿色、智慧转型。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式业务高级总监李辰寰以《爱旭ABC助力光伏+交通融合发展》为题,重点介绍了爱旭ABC组件在高速公路光伏场景中的技术优势与应用成效。他指出,ABC组件凭借高功率、防眩光、高温抑制与阴影发电优化等特性,有效应对服务区、匝道圈等场景中的安全与效率挑战。通过对比数据,ABC组件在装机容量、发电收益与投资回报方面的显著提升,为交通光伏项目提供了更具经济性与安全性的产品选择。

大会期间,中交光伏参与编制的《2025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报告》正式发布。中交光伏投资运营的承平高速雾灵山零碳服务区项目被评为“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道安高速全线交能融合光伏发电项目、津石高速(天津西段)边坡光伏示范项目入选“创新发展典型案例”,贵州江玉高速民和服务区、贵州德余高速思南石林服务区、贵州荔榕高速月亮山服务区、重庆永江高速双凤服务区、武深高速潘家湾收费站五个项目,获颁“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证书。

本次论坛为行业搭建了高水平、专业化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政产学研用的深度互动与思想碰撞。中交光伏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在交通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强化核心技术能力与项目实践,与各方携手共同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创新,为交通强国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