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外储能市场的订单潮持续增长,强烈刺激了对储能电芯和储能系统的需求,国内头部企业订单应接不暇。据某企业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透露,当前100Ah电芯订单已排到2026年2月,产线全部满产,难以承接新需求。另一家头部企业也证实,其100Ah产品供不应求,市场行情异常紧俏。
“加价也排不上队”“一芯难求”已成为储能行业的真实写照。
100Ah电芯陷“抢芯大战”
Infolink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小储电芯出货量达21.64GWh,同比增长72.38%,二季度单季出货量突破10GWh,创三年新高。而目前主流户用储能电池包容量多集中在5-10kWh之间,100Ah电芯在规格上与之高度匹配,成为众多厂商的首选,因此100Ah电芯作为主流产品,需求增长尤为迅猛。
价格层面,近期100Ah电芯出现显著上涨,头部企业报价已接近0.4元/Wh,半年内涨幅约0.04元/Wh。价格持续上扬与订单积压共同反映出该型号电芯的严重短缺。
100Ah电芯缺货、涨价背后,主要受海外户储需求爆发、国内抢装潮、企业产能分配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海外户储需求全面爆发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统计,2025年1-6月,中国企业新签199个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大增220.28%。区域方面,中东以37.55GWh居首,澳大利亚、欧洲和日本紧随其后,分别为32.31GWh、22.81GWh、15.06GWh。储能企业海外订单持续扩大,进一步推动户储市场需求提升。
从全球储能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欧洲、非洲、拉美、东亚、东南亚及澳洲等区域市场的户储电池需求均迎来快速增长。
英国MCS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英国户用光伏和储能安装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储能系统安装1.8万套,实现翻倍增长。印度将2025年储能装机目标从15GW上调至25GW,并强制要求新建光伏项目按20%比例配套储能,通过政策调控推动了本地户储需求。
澳大利亚于今年7月1日推出总额23亿澳元的户用储能补贴计划,为安装50kWh以内的储能系统提供约30%的安装费用折扣,即每千瓦时(kWh)最高补贴约372澳元(含STC可再生能源证书价值)。该计划目标到2030年支持100万个电池安装项目。
随后据澳大利亚清洁能源监管机构统计,仅计划实施首月(2025年7月)就安装了19,592套电池系统,总容量达344MWh。截至2025年7月底,电池安装量已超过每日1000套,单日最高安装量达1400套,增长迅速。
此外,非洲、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出于节省电费、保障供电稳定性的需求,也纷纷加快储能系统部署,全球户储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各地区政策支持与需求的激增,共同加剧了户储电芯的供应紧张情况。
国内抢装潮加剧电芯争夺
2025年初,136号文明确对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实施“差价结算机制”,引发新能源厂商抢装潮,大量项目集中在上半年推进,直接推高储能需求,电芯采购变得异常激烈。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频获海外大单,如阳光电源签署2.4GWh欧洲储能项目,中汽新能与印度IndiGrid达成5GWh储能合,中创新航与印度签下近400亿的电池制造项目大单……在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普遍将产能向主流电芯倾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户储市场100Ah电芯的生产安排。
加之国内具备100Ah电芯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有限,主要集中在亿纬锂能、楚能新能源、鹏辉能源等少数厂商,全球户储需求的爆发迅速放大对该型号电芯的需求,导致供需关系迅速失衡。
“大电芯”趋势正在加速
行业通常将储能电芯划分为三代:第一代280Ah,第二代314Ah,第三代则为500Ah及以上大容量产品。2025年,第三代储能电芯“进阶战”全面打响,500Ah+、600Ah+乃至700Ah+等大容量电芯不断涌现,成为各家企业重点布局方向。
相比之下,户储小容量电芯市场规模有限,储能电芯厂更倾向于将产能投向大电芯,这进一步挤压了100Ah电芯的供给,导致其库存和供应更为紧张。
因此,在100Ah及以下小容量电芯产能供给不足、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多家储能厂商将目光转向了280Ah、314Ah等大电芯方案。
2023年华为推出LUNA2000-7/14/21-S1户储产品,率先将280Ah超大电芯应用于户用储能。思格新能源推出的SigenStor光储充一体机也配备280Ah大电芯设计,电芯循环寿命达到12000次。
2025年5月,上能电气发布新一代户用光储解决方案,每个电池组中包含6颗335Ah大容量电芯,单个设备支持最多四组电池包的智能堆叠,可灵活扩展至25.6KWh。此外,通过单阵列中最多4台设备的并联使用,整体容量可进一步扩展至102.8kWh,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容量需求提供了选择。
未来,户储系统搭载280Ah、314Ah大电芯或将成为趋势。
当前这“一芯难求”的局面能维持多久?尽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企业产能扩张也在持续推进,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至2025年6月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32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共投产、在建及规划了72座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制造基地,产能达796GWh。
从技术层面看,电芯迭代迅猛,大容量趋势推动制造工艺持续升级,企业若跟不上技术更新、未能及时调整产线,极易被市场淘汰。在“产能满载”的背后,真正决胜的将是技术迭代速度、海外本地化服务与交付能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