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为储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年份。
据世纪储能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已有超过10家储能企业明确推进IPO进程,掀起一波密集的上市热潮,其背后映射出行业加速资本化、寻求发展新动能的核心诉求,而港交所正日益成为这场资本竞赛的“主场”。
储能掀起IPO热潮,港股成“主要阵地”
2025年储能企业冲刺IPO的热情高涨。在冲刺 A 股的企业中,首航新能源于2月份正式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注册;6月,麦田能源、高特电子两家申报深交所创业板 IPO并获得受理。
在冲刺港股的企业中,思格新能源、双登集团、正力新能、海辰储能、果下科技及亿纬锂能等超6家企业已经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请;欣旺达、南都电源2家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事项;宁德时代已经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创下了近年境外发行备案最快纪录。
这股密集的IPO热潮,反映了储能行业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储能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速技术升级、产能扩张与全球化布局的迫切愿望。
储能赴港潮:政策、融资与全球化三重驱动
2025年,为何众多储能企业集体奔赴港股?
首先,港股上市相较于A股上市要更容易一些。 2024年“国九条”强化盈利要求后,A股对新能源企业IPO审核显著趋严,使得处于亏损阶段或客户集中度过高的储能企业遭遇A股上市瓶颈。而港交所审查标准相对宽松,为部分未盈利的企业提供了可行的上市通道。
更重要的是,港股审批周期相对较短,例如宁德时代港股IPO从2月11日递交申请到5月20日上市仅用3月余,创下近年境外发行备案的最快纪录,这为急需融资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其次,部分储能企业面临较高的负债率压力,赴港上市成为其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负债率、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途径,以此增强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与产能过剩风险的能力。
同时,港股平台的国际化属性带来了显著的附加价值。在港股上市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国际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加速企业拓展海外储能业务,助力其更好地规避或应对日益复杂的欧美贸易壁垒,为储能企业全球化战略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当前,随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龙头企业纷纷冲刺港股上市,储能行业的资本路径呈现新态势:
储能企业“A+H”双平台策略持续“升温”,融资选择正走向多元化。处于技术突破期或全球化扩张阶段的企业,可借港股获得“跳板”;而扎根国内市场或技术路线尚未成熟的企业,A股或私募融资可能更契合其发展阶段。
密集的IPO浪潮,本质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前奏,但企业决胜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高效地将融资转化为核心技术突破与全球市场竞争力?2025年下半年的上市钟声,或将成为行业洗牌的重要信号。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