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的发展是一个奇迹。
五年前,留学澳大利亚的施正荣博士带着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和25万美元回国创业。
五年来,尚德公司的产能扩张了12倍,资产增加了600多倍,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走完了同行业需要15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五年后,尚德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跻身世界光伏产业前五强,一举将中国光伏产业研发和制造水平带入世界先进行列。尚德以其独特的创新和盈利能力,强势进入亚洲企业100强。
2005年12月,尚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在美国市场融资额最大的民营企业。2006年1月13日,尚德收盘股价34.02美元,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拥有股份市值23.13亿美元。
尚德是科技创新造就的奇迹,是资本市场造就的奇迹,也是海归创业造就的奇迹。它颠覆了企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尚德现象”。
一、五年跻身世界光伏产业前五强
回溯尚德短暂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在咀嚼现代科技企业爆发式发展的神话。尚德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回国发展(2000―2001年)。上世纪末,面对能源紧缺和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太阳能产业开始在全球升温。在澳大利亚留学多年的施正荣,意识到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灿烂前景,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从1998年起,他多次回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上海、杭州、大连等地都向他伸出了欢迎之手。“我们就是要吸引像你这样的科学家来无锡当老板”,无锡市领导的一番话最终打动了他。2000年,施正荣放弃在澳洲的优厚生活和科研条件来到无锡。2000年1月,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无锡尚德公司正式组建,施正荣以5%的现金和20%的技术入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担任公司总经理。尚德从这里起步了。
第二个阶段:自主创业(2002―2004年)。在这个阶段,尚德公司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生产线安装,抓住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扩大产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其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2002年9月,第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10兆瓦生产能力是此前国内晶体太阳能电池产量四年的总和。此后,又先后扩建了15兆瓦、30兆瓦、6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到2004年底产能位居世界第十位。200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掘得第一桶金;2004年,销售达8亿元,利润达1.7亿元。“Suntech”日益成为国际光伏行业的知名品牌,尚德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行业新星。
第三个阶段:走向世界(2005年开始)。伴随企业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大,尚德开始实施国际化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将企业发展定位于全球高科技公司,在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加快企业境外上市步伐。2005年上半年,尚德引入8000万美元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完成了企业重组;下半年,在海外成功上市,标志着尚德由生产经营为主转向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步入现代企业发展的新阶段。企业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产能规模达到120兆瓦,比上年扩大1倍,跃居世界第五;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25倍,利润增长1.35倍。
二、领军人物是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个不平凡企业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位不平凡的领军人物。从尚德公司的创立到成功在海外上市,从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到国内独有的生产线,从企业的发展定位到企业产品市场的开拓,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个关键阶段,都可以看到施正荣这个领军人物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没有施正荣,就没有尚德;没有尚德,也就没有中国光伏产业今天在世界上的位置。
尚德现象的出现,靠的是领军人物掌握的先进技术。先进技术是尚德的核心竞争力。施正荣既是企业的创立者,也是企业技术平台的搭建者和领导者。他1988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国际太阳能权威、诺贝尔环境奖得主、有“太阳能之父”之称的马丁・格林教授,在2年半时间里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施正荣出任新组建的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技术董事,在此期间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个人拥有10多项国际太阳能发明专利,成为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一流的专家。正是靠着这些自主知识产权,尚德公司创立之初在技术上就与国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一开始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利器。
尚德现象的出现,靠的是领军人物善于经营的头脑。在经营上,施正荣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独到的见解和敏捷的行动。2年内连续4次扩大企业产能,迅速以专业化、规模化奠定市场基础。国内企业一般都是从国内市场突破,尚德一开始就将目光投向成熟的国际市场。目前,该企业产品外销份额占到企业总产量的80%。高新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