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氢能成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在我国也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领域是氢能应用的重要场景,在“双碳”目标及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如何,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近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监管平台”)累计接入燃料电池汽车约1.3万辆,已形成万辆级示范规模,以客车和专用车为主,示范城市群对全国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以商用车为主
从车型来看,国家监管平台接入的燃料电池汽车涵盖专用车、客车、乘用车等。其中,物流特种车与公交客车占了大多数,截至今年9月底,分别累计接入5260辆、4421辆,占比为40.62%和34.14%,合计占比七成以上。第三大细分领域是工程特种车,累计接入1622辆,占比12.53%。相比之下,燃料电池乘用车数量较少,租赁乘用车和公务乘用车合计只有226辆,占比不到2%。
从车辆实际行驶情况来看,燃料电池客车的里程最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监管平台接入的燃料电池汽车已累计行驶超3.5亿公里,累计行驶时长达到1445万小时。其中,客车累计行驶25393.6万公里,占比72.48%;其次是专用车,包含物流特种车、工程特种车和环卫特种车,累计行驶9569.9万公里,占比27.31%;乘用车累计行驶73.3万公里,占比仅为0.21%。
可以看出,当前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集中于商用车,包括客运和货运等用途,这主要是由于燃料电池汽车还处于示范运营期,前期以公交示范切入,之后在物流、重卡等不同运营场景多点开花,且燃料电池汽车载重量大、续驶里程长的优势也更适用于中长途、中重载运输。此外,当下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行驶路线相对固定,有助于沿途建设加氢站。根据联盟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超350座,多为氢、油、电、气综合服务站。
与商用车相比,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存在感目前还比较弱。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乘用车73.3万公里的累计行驶里程中,有59.9万公里是今年1~9月新增的。由此可见,今年以来燃料电池乘用车行驶里程增速显著。
五大示范城市群占比超七成
从地区来看,截至今年9月底,五大示范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接入9236辆,在全国占比71.3%。从各示范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结构来看,京津冀城市群、河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以燃料电池客车推广为主;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以燃料电池专用车推广为主。燃料电池汽车单车两次加氢间隔行驶里程明显高于纯电动汽车,这说明其在工作时间长、运行里程长的高重载物流场景具有明显优势。总的来看,在五大示范城市群及山东科技示范区域,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效果较好;而在非示范推广区域,车辆运营效果还有待提升。
另外,从各省(区市)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接入量看,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位居前三,三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接入量7509辆,在全国占比58%,超过半数。可以看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区域集中度仍然偏高,不过与前几年相比,集中度已经有所下降。联盟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排名前三、前五、前十地区的燃料电池汽车接入量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如排名前三的地区占比从2020年的69.3%降至2023年9月底的50.8%,这也说明燃料电池汽车逐渐推广到更多地区。
推广车辆地域化特征明显
从推广的车企情况看,截至今年9月底,排名前十的企业累计接入燃料电池汽车9612辆,占比达到74.3%,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中通客车、佛山飞驰、北汽福田位居前三,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接入量分别为1720辆、1709辆、1475辆,占比均在10%以上。其他企业的燃料电池汽车接入量都不足千辆。
从车型占比来看,以排名前十企业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均以客车和专用车为主要推广车型。少数企业如上汽大通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推广数量较高,在该企业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接入量的比重达到27%。据了解,2020年,上汽大通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燃料电池乘用车,这是一款由无锡工厂生产的氢燃料电池MPV——大家MIFA氢,于2022年投入商业化示范运行。
从地域分布来看,各示范城市群均以整车龙头企业带动本地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壮大。以企业车辆接入情况为例,客车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燃料电池客车累计接入量排名第一的是北汽福田,上海城市群是上汽大通,广东城市群则是佛山飞驰,河北城市群是北汽福田,河南城市群是宇通客车。可以看出,各地推广车辆的地域化特征相当明显。在专用车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燃料电池专用车累计接入量第一名是北汽福田,上海城市群是申龙客车,广东城市群是中通客车,河北城市群是佛山飞驰。
联盟认为,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场景正在逐渐丰富,后续应以市场为导向,拓展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探索适宜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产业前期推广阶段,政策扶持力度与节奏非常关键,市场竞争格局尚未明朗。
(本文图表数据来自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