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在上海联合组织了一次“储能电池产业发展座谈会”。这应该是电力行业和动力电池行业自发组织的、首次较大规模的、专题针对储能电池产业发展的座谈会。会上,来自两大行业的专家充分交流了各自行业和企业有关储能事业发展的技术准备、政策环境、商业模式方面的情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座谈会,笔者收获良多,现录出供业界同仁参考。
1、储能电池是新生的大产业,与动力电池是一体双翼、伴生发展。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生态,目前产业规模已达到万亿产值规模,在制造业中跻身于大产业行列,今后还有几倍的发展空间。对于储能电池,从规模上看,随着能源革命和世界范围减碳事业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产业体量应能与动力电池相当。从技术上看,主流的化学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属于同一大类,科学技术和制造装备相同,产品性能要求有差异。从市场和发展阶段看,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市场有很强的互补性,发展阶段上储能电池滞后于动力电池。
所以,动力电池产业既要关注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也要关注储能电池市场的发展,以此为基点做好自己的产业发展规划。希望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在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要考虑这一产业规律。
2、储能电池的成长周期更长。
虽然我国储能电池产值已达到千亿元规模,但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仍属于初期。如果我们把国内储能电池市场分为发电侧、电网侧与应用侧,我们可以发现,在发电侧和电网侧还未形成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商业模式。主要原因是电力系统的改革正在进行中。
对此也无需抱怨。须知,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其稳定的重要性远高于制造业,政策改革步伐需要慎重。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定,电力系统的改革也会加快进行。
当前建议动力电池行业针对储能电池市场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关注电力行业改革和政策发展走向,关注其对储能电池性能要求和商业模式的影响。比如,在今年电力系统项目招标中注重满足成本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关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二是针对储能电池要求,加强产品研究开发。重点方向是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因为在这两方面,储能电池比车用动力电池要求要高得多。
三是利用当前市场环境比较成熟的国内用户侧储能和国外储能电池市场,锤炼产品和技术。须注意到,国内市场对于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技术迭代的包容性更强,国外市场对于产品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
在当前国内市场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商业模式不明确的条件下,用电侧储能的商业模式比较明确,应该发展较快。又由于我国民用电价较低,所以户储电池市场不大,工商储能当下有较大发展空间。对此也有与会的电力行业专家提醒,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政策明确后,会对峰谷电价差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工商储能的盈利模式。
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比较关注的V2G模式,即利用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车载电池对电网进行储能调节,会议未重点讨论。笔者认为,此种模式对电网调度要求更高,可能要到更晚阶段才能大规模实现。
3、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电力行业对于储能空前重视。
动力电池产业要抓住此大好时机,开展与电力行业的全面合作。重点是针对未来储能电池发展,做好技术准备与商业模式的准备。一要练好技术内功,进一步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提高寿命,降低成本。二是合作开展市场预测、规划和产品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三是开展商业模式的探索。我国目前电力市场计划性较强,开展商业模式探索更有必要。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离子电池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颁奖词中说,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再充电的世界。储能电池对于能源革命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大于车用动力电池的影响。动力电池产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努力去应对。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