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风能资源数据的测量。如今,从雷达测风、数据分析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到海上漂浮式测风、一体化环境监测系统......测风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瑞科科技”)在这一领域深耕十余年, 公司总经理宋军作为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领域的专家, 向记者解答了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受访人 :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设计院院长 宋军
Q:风能资源测量是风电项目开发的关键环节,测风技术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有哪些应用场景?
A:随着风电产业高速发展,测风技术在风电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前期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选址、风电机组选型与安装、运维管理等风电场全生命周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在开发阶段对风能资源进行精确评估,将直接影响风电场的效益,是风电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开发的前期阶段,使用测风塔或测风雷达等能够全面了解风场特性和复杂地形对风能资源的影响。精确的测风数据有助于预测和评估风能资源的可利用性,缩短开发周期,减少人力、财力浪费。
在风电机组选型与安装中,可以基于测风塔数据选择适合的风电机组类型,确保风电机组在各种气候环境下稳定运行,并减少损耗,从而实现最佳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风电场运维管理中,瑞科科技研发的机舱式激光测风雷达,可有效还原机舱前的真实风速,及时调整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和运行模式,有效降低机组载荷,提升发电效率。这些数据还能够用于故障预测和风电场性能评估,帮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Q: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瑞科科技在成长过程中以测风为基础拓展出哪些业务领域?接下来,将寻求哪些新突破?
A:测风业务是瑞科科技发展最早的核心业务之一,至今已在全球各地实施完成3000多座测风塔。测风项目不仅是瑞科科技集团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也为公司咨询设计、软件服务、后市场服务等业务板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随着集团公司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两主两翼”业务体系,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
2012年4月,瑞科科技在四川完成首座前期测风塔搭建,开启了10余年的测风历程。2013年2月,瑞科科技首个海外测风工程?约旦100米测风塔顺利建成。至今,瑞科科技已参与并负责30多个国家的百余个海外新能源项目。2015年9月,瑞科科技首座海上测风塔工程在福建福清建成,到今年已累计完成30多套海上测风系统。
2017年8月,正式组建专门从事新能源咨询设计的瑞科设计院。如今,瑞科设计院已发展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为数不多的民营“三甲”设计院。2019年11月,瑞科科技全资子公司瑞科恒能成立,全面进入新能源后市场服务领域。
2021年,正式成立瑞科软件公司,主要承担公司现有及规划中的软件技术服务、软件产品代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瑞科科技的业务覆盖了新能源全产业链,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成功入选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
2022年11月,瑞科科技参与设计施工的荆州200米测风塔顺利竣工,刷新测风塔新高度。2023年5月,瑞科设计院参与的首个高混塔风电项目?河南兰考150米混塔项目成功并网。2023年8月,瑞科科技参与的阿拉善百万千瓦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完成微观选址,是国内为数不多在移动沙丘的沙漠区域中建设的风电项目。
新能源后市场是目前瑞科科技关注的重点。瑞科科技已经搭建起全面系统的新能源后市场业务资源平台,形成了为新能源场站后期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业务体系,并由新能源资产综合管理服务进一步向新能源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扩展,逐步涉足辅助电力交易、综合能源管理等领域。
Q:在已实施的业务中,有哪些看似难以完成的项目,是通过瑞科科技的专业技术得以成功实施的?
A:瑞科科技参与的国家电投陕西神木项目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精细化资源评估,项目收益显著提高。国家电投陕西神木项目的原场址,曾被认为不具备开发价值。瑞科科技的团队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重新规划选址,并结合精细化测风方案,做了合理的机组排布。项目投产一年后发电小时数远超业主预期,达到3000小时。
国家电投山西繁峙项目也遇到了类似问题,瑞科科技团队通过专业分析最终圆满完成选址工作。国家电投山西繁峙项目的原场址,客户通过几家设计咨询机构都无法提供满足项目容量的机组排布方案。瑞科科技团队凭借过硬的风能资源勘测实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积累,不断筛选可用区域,巧妙地选择了几道不被看好的山梁,制定出精细化机组排布方案。最终,项目不仅按照原始容量投运,还为三期提供了可选机位。
瑞科科技参与的国家电投青海尖扎项目,起初的收益效果并不理想,同样是通过瑞科科技团队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圆满完成可研工作,团队也得到迅速成长。今年3月,瑞科科技开始跟进国家电投青海尖扎项目。当时的场区规划点位于一片四周山体环绕的平地上,经过整场风能资源评估,结合青海电价情况,我们测算的收益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跟进的深入,我们发现原场区居然与当地的一个光伏项目场区相冲突。在我们的建议下,场区机位点被移到周围风能资源情况更好的山上。经过踏勘微选,道路、线路的规划,以及项目方案的微调,顺利完成了可研并通过专家评审,获得业主的肯定与称赞。
Q:目前,国内风电企业纷纷加快推进“两海”战略,瑞科科技在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中有哪些新的机遇?采取了哪些对策?
A:风电产业进入平价时代后,多产业融合立体发展是未来海洋经济开发的主要趋势之一。瑞科科技成立了前沿技术室,投运了全国首个海上漂浮式测光平台,开创了“风、光、水”一体化环境监测系统,利用全国观测网络推出首个全国海上风、光资源图谱,助力我国海上多产业融合立体发展。如今,海上测风等技术已经难以找到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缺乏国际标准和规范,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在“无人区”中不断开展创新。
今年,瑞科科技成立了国际事业部,陆续设立东南亚、美洲等分公司,带动国内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已在南美、中东、东南亚、中亚、北非等地开展业务合作。
Q:在风电领域中,实现软件的国产化还要走哪些路?瑞科科技进行过哪些探索?
A:在测风领域,实现软件的国产化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国产化软件需要能够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测风塔、风电机组和其他气象传感器的大量数据。因此,开发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是必要的。其次,国产化软件需要基于国内地理和气象特点开发适用的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不同地区的风场变化。再次,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进风速和风向预测的准确度。这包括数据驱动的方法,如深度学习网络,用于分析历史数据与实时传感器数据,以预测风场的变化。最后,针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需要开发台风预测系统,以支持台风路径预测、机组定位调整策略等。
瑞科科技围绕软件的国产化进行过一系列研究和创新,目前已开发出一款以数据管理为核心的平台。该平台在数据兼容性、数据监控预警、数据质控、数据可视化交互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改进,同时新增了数据处理、报表报告功能,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数据监控、数据质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报表报告的一站式服务。
Q:作为风能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和风电行业资深专家,您对测风技术、多能融合开发、源网荷储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判断和建议?
A:未来,在测风技术方面,雷达测风设备因轻便、可移动,但价格高昂,将多用于在已有测风塔的风电场进行多点短期补充测风。测风雷达分为激光雷达和声雷达。随着技术迭代的加快,测风激光雷达已经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陆上测风激光雷达具有测量精度高、安装方便等优点。瑞科科技研发的海上漂浮式激光雷达具有很高的抗强风浪能力,抗腐蚀能力也较强,安全性比较高。市场应用的普及,将促使测风激光雷达的成本逐渐降低。未来,风电领域将会更广泛地应用测风激光雷达技术。当前,风电行业正在逐步完善测风激光雷达设备安装和数据处理等相关企业标准。此外,国内激光雷达测风行业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其成本效益会逐步显现出来。
现阶段,全球能源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实现了融合发展。推动新旧能源两者互补、协调、替代,是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能源融合发展:一是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在推动新旧能源互补融合的同时,能源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产业链内一体化融合,推动能源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多侧多能的联动格局;三是要素间相互融合,主要推动产融、产技、产信之间的融合发展;四是跨区域融合,未来有可能会实现跨区域的互动融合,形成有机的价值共生体系。
未来,应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源网荷储产业链由上游基础资源、中游系统平台、下游电力需求方构成。上游基础资源包括可调负荷、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中游资源聚合商主要为信息化提供商,下游电力需求方包括电网公司、售电公司等参与者。无论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还是储能产业而言,技术创新都是必由之路。未来,应强化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创新,包括多能互补技术、电力调度技术、“云大物移智链边”技术、储能技术等创新。新型储能作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技术,以锂电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迎来飞速发展。
然而,源网荷储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开发不足。首先,尽管新能源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但发电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其次,源网荷储管理模式仍需完善。现有行业标准规范不统一,发展难度和成本较高,制约了行业发展。同时,源网荷储市场机制依然缺失,经济效益不显著。因此,对于源网荷储而言,未来将会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积极参与。
Q:瑞科科技成立了瑞科学院开展行业培训活动,背后的动因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A:瑞科科技很早就计划成立瑞科学院,想法源自早期风电项目对前期技术评估、技术手段的忽视而造成的大量损失。瑞科科技希望基于自身多年的资源专业积累,提升行业对前期风能资源的重视,促进项目落地,并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瑞科科技有信心扛起这面行业大旗,引领不同行业角色换位思考,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