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统计,中国本土的动力电池企业今年以来已经做出的总体投资规划接近2000亿元。但这些资金几乎无一投向北方的城市。与此同时,传统北方动力电池企业的生产制造中心也在纷纷南下。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说,动力电池企业南下是大势所趋,像候鸟一样。只是,候鸟南飞,还有北归的时候,而南下长三角、珠三角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还有动力返回北方的城市吗?
北企南下
蜂巢能源最新的百亿级别投资规划,落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该企业在5月初透露,准备在马鞍山市建设动力电池电芯及PACK生产和研发基地,投资计划总体金额可达到110亿元。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不过,蜂巢能源于2018年独立,但它的总部并没有留在河北保定市,而是设在江苏省常州市。
这就如蜂巢能源现在的投资规划:南方的城市,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圈是它关注的重点。就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这家年轻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抛出了两笔投资计划,分别在四川遂宁市和浙江湖州市分别投资70亿元,建设20Gwh的动力电池产能。
“那里的电价是每度电3毛多,电价便宜,又是绿电。这也是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尽量把高耗能的产业往低碳的地区,往绿电的地区转移。”谈到在遂宁市的投资项目,蜂巢能源副总裁王志坤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选择在南方“筑巢”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还有捷威动力。
捷威动力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天津企业。复星集团旗下的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控股后,捷威动力加快在江苏盐城动力电池基地的建设步伐。捷威动力在盐城基地计划总投资60亿元,规划的总体产能可达10GWh。而在捷威动力全国已经建成的4GWh动力电池产能中,天津基地为1.5GWh,而盐城基地则是2.5GWh。
“北方原来有的电池厂和材料厂都搬到南方了。”杨红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原来天津有一个力神,但是力神的工厂都搬到苏州去了。
杨红新所说的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老牌锂离子电池研发和制造企业,现在具有15G瓦时的锂离子蓄电池年生产能力。天津力神的苏州全资子公司位于苏州高新区科技城,是其华东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投资总额50亿元。
动力电池南迁似乎已经势不可挡。
庞大的投资规划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带动了产业链上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开出了规模庞大的投资规划。
5月29日,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经济开发区签约,该公司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基地落户成都,项目的总投资金额可达280亿元;蜂巢能源今年也抛出了近300亿的投资规划;宁德时代一家企业就抛出了近500亿的投资和扩建计划。
而这些投资规划尽落南方,无一投向北方。
“北方投电池和电芯不太合适,没有供应链,供应链基本都在长三角、珠三角、湖南、四川一带。”杨红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动力电池的供应链条包括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铜箔、铝箔等材料。
动力电池产能向南方集聚,由此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令南北差距日益增大。据王志坤介绍,仅江苏省常州市一地就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产能。
“我们不会反过来回北方投资。”杨红新说。
产业集聚也意味着充分的竞争。按照市场份额计算,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地位稳固的领头羊,而三至十名的角逐则十分激烈。
“我们将积极推动复星生态系统内的资源与捷威对接,积极为企业赋能,持续夯实捷威的综合实力,将捷威动力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导者。”在投资捷威的时候,复星创始人郭广昌如此乐观的预期捷威前景。捷威动力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驰伟则表示:“捷威将聚焦乘用车市场,目标是未来五年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未来十年成为世界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
事实证明,郭广昌和王驰伟可能过于乐观了。国内动力电池高歌猛进的发展,淹没了复星集团和捷威动力在此行业目标上的雄心壮志。从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装机容量来看,排在最前面的五家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和国轩高科,捷威动力甚至没能进入前十。
动力电池企业排位赛的角逐会越来越激烈。从各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投资规划来看,待到产能释放时又是一番不同的光景。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