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记者采访到全国政协委员、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他所在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推动新能源技术研究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周剑平向记者道出了他的看法与建议。
中国电力报:您今年的建议关注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建议?
周剑平:我今年带来的是关于在西部地区设立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的建议。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较好,同时可再生能源发展也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现在的问题是,资源在西部,产业在西部,技术开发基地往往不在西部。为了解决这种不平衡,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尤其是提高西部地区的能源发展质量,我提出了这个建议。
另外我认为,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也应该包括基础技术的研发中心。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的将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人才能留到西部、服务西部,从而强化西部能源人才队伍。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西部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亟需补齐的“短板”有哪些?
周剑平:西部地区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有几个亟需补齐的短板,一是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上网问题,也就是电力调度平衡的问题。二是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这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系。三是成本问题,也就是价格问题,消纳和成本问题都会影响到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利用。四是怎样把新能源用到老百姓的手里,怎样让人人都可以用到新能源,这是推广的问题。在西部地区设立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就是为了加强西部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让西部地区能源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发展。
中国电力报:我们了解到,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从1991年就开始承办能源方面的国际培训班,您认为从事能源研究的科研院所可以从哪些角度深入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周剑平:从事能源研究的科研院所可以激发自己的科研优势,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多个层面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大到电站建设,小到民用产品,不需要拘泥。
从1991年至今,研究所承办了84期不同语种、不同专业的国际技术培训班、管理官员研修班及部长级研讨班等,为131个国家培训官员和技术人员1900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培训为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