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特约记者 陈其珏
“据我了解,目前中国准备上多晶硅项目的企业总产能高达3万吨。这种光伏企业蜂拥而上现象的出现是否是好事还很难定论。”光伏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王斯成日前在杭州举行的“2007光伏组件产品国际论坛”上表达了对当前中国各地纷纷上马光伏项目的情况表达了深深忧虑。
“尽管目前中国光伏原材料有95%来自进口,但实际上已有很多家企业已经或正准备上马高纯多晶硅。据我最近了解到的一个数字:中国准备上多晶硅项目的企业总产能高达3万吨。此外,中国硅锭、硅片的生产能力也已达到每年5800吨,可以满足几百兆瓦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王斯成说。
在他看来,光伏行业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仅开工就需要很多年,像乐山的新光硅业投资额高达15亿,但成品到现在还没出来。因此,像这样一窝蜂进入这个产业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中国光伏需求量到2020年也只有1800兆瓦,而2006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到1600兆瓦,这意味着仅过去一年的产能就可以满足未来十余年后的规划目标。而去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实际装机容量只有1420兆瓦。也就是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太阳能电池年产能1600兆瓦―――这是非常可怕的。相比较中国目前10兆瓦的光伏市场容量,两者太不成比例。这其中,除了几家大企业外,很多小企业争相上马太阳能电池项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王斯成警告说。
对此,UL亚太区工业产品部副总裁钟正的观点是:产能过剩有风险,但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也有好处。“如果做这行的企业多了,竞争就会更激烈。而为了赢得竞争,光伏企业就必须努力革新技术,降低成本,这反过来也有利于光伏产业的进步。”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王斯成则指出,出现上述落差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国内光伏市场太过狭小,而光伏市场狭小又是由于电网没有接纳光伏发电所致。
“去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作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非常合理,也很鼓舞人心,但颁布一年多来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光伏发电上。”据他介绍,中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内容基本是参照德国相关法律制定的,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电网公司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量;第二,上网电价的制定要让开发商有利可图;第三,较高的上网电价要全网分摊。
“但问题是,电网公司目前只接受风电和生物质发电,对光伏发电还没有接受。毕竟,光伏发电太贵了,这是后者发展的一个障碍。如果相关法律和配套法规都能落实的话,这个市场也会一下子起来。”王斯成最后说。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