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国内光伏项目建设出现了冰火两重天。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20吉瓦,下半年新增只有11吉瓦。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缘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我国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电价分别降低0.1元、0.07元,三类资源区降低0.02元。
通知还提到,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在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
这一通知,被业界称为“6·30大限”。因此,2016年上半年国内再度掀起了历史性的抢装潮,电站规模迅速扩张。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2倍。
电价及补贴,一直是光伏业界关心的焦点问题。
业界认为,光伏发电是战略性可再生能源,在其起步和发展阶段给予适宜水平的补贴,以促进产业成长并最终使其成为有竞争力的能源技术是国际通行做法。
但围绕补贴,问题也在出现。公开报道显示,自财政部2013年9月组织第五批《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项目申报之后,光伏补贴就停止了相关申报。截至2015年9月,已有超过2000万千瓦光伏项目未能获得补贴资金,拖欠金额已超百亿元。另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光伏补贴的资金缺口将达2000亿元。
如此态势之下,调整和取消补贴,已经摆上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价处负责人就曾表示,将制定差异化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并伴随产业技术进步逐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水平,直至取消补贴。
这意味着,经历近2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断奶”。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50%以上,在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
早在2009年3月,英利便以每千瓦时0.69元的价格,拿下当时国内最大的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并因此被业内人士公开质疑为刻意“搅局”。然而,仅时隔7年,每千瓦时0.4元、0.5元的光伏发电价格已经频频出现。
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支撑了电价的下降,并为取消补贴提供了空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预判,我国光伏发电电价预期在2020年前可以实现与销售电价平价,在2025年前实现与煤电在上网侧平价,时间甚至还有可能大大提前。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都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襁褓”中。价格下调、补贴取消,已成为光伏产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在政策红利逐渐消失、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推动质量提升以占领更多市场,将是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考验。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