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伏产业的核心仍是提升系统效率和电网友好性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成绩斐然。高速成长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摸索解决,但是,留给光伏产业的核心的问题只有两个:如何让光伏发电更高效?如何让享用光伏电力更便利?
第一个问题就是系统效率的提升,当前的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转换效率不到20%,组件发出的直流电到并入电网的交流电的转换效率约80%,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个问题就是电网友好性,通过技术发展克服太阳能间歇性对光伏发电的影响,在电能指标上达到传统能源的标准,才能真正融入公共电网而为生产生活便利享用。对这两个问题的持续研究和解决,还是得依靠产业自身在光伏系统优化、关键部件研发等创新工作。
光伏电站一旦建成,最理想的状态也是保持可行性报告中的发电效益,能改变的参数几乎没有,后期发现的重大缺陷也只能通过重复投入纠正,互联网在这里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保障发电效益,最关键的还是早期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质量把控,这也是产业发展、电站投资的核心所在。
二、电站运维是“互联网+”在光伏产业的价值切入点
光伏电站的运维,是在百亩范围内检测维护成千上万的器件设备,而且人力资源有限。这是施展信息化技术的天然平台,业内企业在升级“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时,不约而同都以此为突破口。
其实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与通讯技术结合紧密,电站需要在短时间内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并协调电站范围内数以万计的器件设备以最优的方式执行,本身就是对通讯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如果对电站运维的“互联网+”还只是停留在电站内某一线路松动的实时定位,那就只是对已有模式和功能的重新包装和概念炒作,并没有发掘到融合“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大数据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结合海量的电站运维历史数据库,对比实时所收集电站运维信息,实现亚健康状态的诊断和维护提示,和异常表现的快速专业分析,才是“互联网+”在电站运维的真正优势融合。光伏运维企业应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如果对所采集的数据没有筛选、没有对比分析,再先进的通信技术也只是数据通道。
三、“互联网+”给光伏产业带来的更大空间在于未来的电站资产化和能源交易
作为光伏产业的下游环节,光伏电站本质上还是一种投资行为,除了当前的自发自用和对电网售电以外,未来在碳排放交易、能源交易等方面都有可观的投资前景。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价值,是拉动光伏产业最有效的方式。跨界融合大数据的“互联网+”,将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便利交易、电站资产评估,是光伏实现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是业主对光伏电站实现资产管理的重要平台。
具备资产管理、金融投资功能的大数据收集和平台建立,将是光伏产业“互联网+”的未来价值点之一。有了适合金融的大数据,就可以逐步推进光伏电站发电量收益保险、电站资产及收益评估等,为进一步的投资资产的可流动性提供基础,而这些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和大数据特征来实现。
越是跨界,光伏企业就越要牢牢把握产业的核心和自身的价值,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提升系统发电量和电网友好性,通过完善丰富数据库提升故障预判和运维能力。不能不切实际的舍本逐末,迷失创新的重点和方向,片面指望自动化手段和跨界思维会给光伏带来巨大效益。特别是随着国内分布式光伏起步,很多新进入者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多元投资主体,对光伏产业的理解还很感性。因此,光伏主流企业更应该注重务实、客观、和对行业的健康引导。
阳光电源 —— 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专注于光伏系统研究近二十年,全球累计装机超过17GW,是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核心产品光伏组串逆变器和集中逆变器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转换效率超过99%。2015年推出的智慧光伏云,是集团级光伏电站运维平台,设计容量100GW, 2015年预计将接入3GW。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