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时间,19处修改。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最终敲定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修改背后又传递出什么的重要信息?中国之声独家专访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者、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向东,为您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小修改,大要义。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认真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当他听到报告中提到“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盲目扩张”这14个字时,黄鸣有些坐不住了。
黄鸣:在听报告的当场,后面就有人拿手指头戳我,要制止你啦,一路走过来,很多人给我打电话,回到驻地,吃饭的时候也不停地问,这冲击太大,我感到压力很大。
黄鸣认为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警告,太阳能、风电等行业近些年的确存在过热或盲目扩张的现象。然而“制止”却显得措辞过于严厉。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唯一全国人大代表,黄鸣觉得必须站出来,履职尽责。
黄鸣:后来呢,我就提出来,怎么能修改一下,其时最关键的是制止盲目扩张,咱们能不能这么改,防止这些产业部分环节的盲目扩张,这样提了建议以后呢,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的意见返回来,我们也觉得很欣慰。
最终,拟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一句,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有代表人为:这样的表述更为准确,能引导太阳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者、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向东透露:政府工作报告一共拟修改19处,其中,类似的重要修改,有9处。
向东:政府工作报告经过大会审议批准以后成为我们各级政府行动的共同纲领。所以这个报告的审议修改过程是一个非常严肃认真的过程,这几天各个代表团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家集中了比较多的时间来审议这个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的起草组也认真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讨论,那么最后应该说国务院对这个报告近些了反复的推敲和认真修改,目前是修改了19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了大概有9处。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