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本届农博会上,第十一届中德农业周在新津天府农博园同步举行,中德农业周是中德两国农业合作的品牌项目,今年首次落地在四川举办,是国际农业技术、资源、人才的 “交流盛宴”。农业周以“农食系统与乡村发展:绿色创新路径与商业合作机遇”为核心,汇聚两国政企、科研力量,举办专题研讨、实地调研等系列活动,共探乡村振兴新方向。在实地调研活动中,位于新津天府农博园内的通威渔光示范园引起了德国代表团的关注。
德国代表团现场了解渔业养殖系统
德国代表团一行参观“渔光一体”展示中心
德国企业代表对光伏发电产生浓厚兴趣
企业代表听取光伏发电讲解
由德国联邦农业、食品和国土部,德国驻华大使馆食品与农业相关部门及企业代表组成的德国代表团一行来到新津的田间地头,亲身感受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科技范儿”与活力。在通威渔光示范园,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伦佳、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总监钱华政热情接待。代表团一行对设施渔业养殖及光伏发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现场详细了解设备技术及其经济效益。
通威渔光示范园是通威“渔光一体”的产业展示项目,位于天府农博岛核心景区内,总面积21亩,围绕天府农博园聚焦都市现代农业、会展经济、新消费(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展示定位,集合通威丰厚的农业积淀和新能源资源,打造集名特优安全水产品生态养殖、太阳能光伏发电、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智慧渔业部分主要展示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池塘生态圈养系统+新型陆基循环养殖系统+稻渔综合种养尾水处理系统,通过各种渔业养殖系统,实现尾水利用零排放、全绿色。同时通过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智能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专业技术,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实现“智慧养殖”。
光伏发电部分总装机容量为696KW,年平均发电约51万 kWh,产出的清洁电力除满足渔业养殖需求外还能为项目内其它用电设备提供清洁能源,发出的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166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451吨,氮氧化物0.1吨,二氧化硫0.1吨,从而实现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高品质水产的土地高效复合利用,实现养殖、清洁能源、环保三丰收。
“渔光一体”展示中心通过数字展览馆、多功能会议室、顶层观景平台等对通威“双碳”、智慧渔业、大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持续优化和打造精品研学课程,组织开展各类研学活动,每年超过8300余人次参与,向中小学生等社会群体广泛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推动“碳中和”科普贡献更多力量。
通威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部署,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发展模式。通过筛选优质水面资源,并以确保电力消纳为前提,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不断推动“渔光一体”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同时适度配套发展旅游休闲、观光科普等第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契合新渔业、新能源、新乡村建设的“通威方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途径,通威新能源是通威旗下绿色能源综合运营板块,聚焦以“渔光一体”、源网荷储、虚拟电厂、能碳交易发展的核心业务,专注从源端开发、解决方案到智慧运营的光伏电力全生态链打造,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绿色能源综合运营商。目前已在包括江苏、山东、安徽、江西、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内蒙古、天津、河北、黑龙江等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开发建设了56座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并网规模4.79GW。
通威渔光示范园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