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国家电投集团发布光储实证蓝皮书(2024)

刘英丽 2024-12-13 10:53 · 头闻号储能要闻

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宜宾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跨越周期 创绿未来”为主题的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宜宾举行。国家电投集团在会上发布了《国家电投集团光储实证蓝皮书(2024)》,受到行业广泛关注。本期微信刊登蓝皮书实证数据成果,以飨读者。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布置气象站,主要用于监测当地辐照、温度、光谱紫外、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

气象主要实测成果

参照IEC61724标准在场站不同方位布置气象站,开展基地辐照、温度、光谱紫外、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监测,为各对比区的实证实验提供公共气象数据,为该区域光伏电站设计提供多年连续实测气象数据。

2023年水平累计总辐照量1389kWh/㎡,较2022年1450kWh/㎡下降4.39%,较多年历史平均辐照1432kWh/㎡偏低,但瞬时辐照强度最高达到1402W/㎡,为历史最高。

2023年平均温度5.48℃,较2022年的4.93℃高0.55℃,较多年历史平均温度5.2℃高0.28℃,全年最高温度35.30℃,较2022年高3℃,最低温度-33.20℃,较2022年低4℃。

2023年降雨集中于7-8月份,2022年降雨量为734.2毫米,2023年降雨量为596.2毫米。

2023年降雪从10月中下旬开始,持续至第二年3月初融化,积雪期长达140天左右,2022年降雪量为6.7毫米,2023年降雪量为16.2毫米,雪地背面辐照占比最大,在50%-60%之间。

应用场景较丰富,2023年应用场景包括薄雪地、土地、矮草地、高草地、连续性水面、冰地、雪地等,较2022年相比,由于雨水充足,在8-9月和10月分别出现了连续性水面和冰地两种应用场景,其背面辐照占比分别为10%和13%,其余应用场景背面辐照占比与2022年相比基本一致。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布置双面组件,主要验证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尺寸组件户外实测功率、效率、衰减率、温度特性、光谱特性、弱光特性、材料老化特性,并与实验室数据对比。

组件主要实证成果

组件实证对比区涵盖大庆基地12个厂家,29种类型组件;甘孜基地11个厂家,20种类型组件。包括P-PERC、N-HJT、N-IBC、N-TOPCon、薄膜等不同技术类型组件,210mm、182mm、166mm、158mm等不同尺寸电池片组件,设计安装144片、132片、120片、110片等不同版型组件,并布置不同背板、不同胶膜和不同边框的辅材组件。

不同技术类型组件单位兆瓦发电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趋势基本一致,均为N型高效组件发电较优,TOPCon组件发电量最高,较IBC、PERC多年平均分别高2.45%、3.02%。不同尺寸电池片组件多年来发电趋势基本一致,大尺寸电池片组件发电量略高,且相同技术相同电池片尺寸不同厂家组件发电量存在差异,最大差异为1%。

大部分厂家实测衰减率满足厂家承诺值,部分厂家衰减率较大。其中TOPCon衰减率1.57%-2.51%,IBC衰减率0.89%-1.35%,PERC衰减率1.54%-3.80%。

组件运行温度集中于5℃-35℃,占全年运行时长的55.3%。

组件运行辐照集中于600W/㎡-1000W/㎡,占全年总辐照量的58.54%。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布置集成式逆变升压平台,主要分析不同技术类型逆变器户外实测效率、MPPT跟踪效率、过载能力、IGBT运行温度、故障时长、故障损失电量、启停时间、电能质量等,并与实验室实测数据对比。

逆变器主要实证成果

逆变器实证对比区包含大庆基地6个厂家、10种逆变器;甘孜基地7个厂家、11种逆变器。包括组串式、集中式、集散式三种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厂家、不同功率器件逆变器。

2022年和2023年,不同技术、不同厂家逆变器实验室测试效率基本在98.5%以上,达到厂家承诺值。经两年运行后,2023年实测效率基本在98.45%左右,逆变器效率略有降低,幅度0.05%-0.08%。

国产IGBT逆变器经过两年运行未发生故障,性能稳定,逆变效率均为98.76%,达到厂家承诺值,且在各个功率负载下的逆变效率与进口IGBT一致,相差在0.01%以内。在环境温度0-20℃之间时,两者相比,运行情况基本一致,但在0℃以下或20℃以上,国产IGBT的运行温度较进口高4℃左右。

不同厂家、不同技术逆变器实测频率、谐波、闪变、三相不平衡度等均满足电能质量相关标准要求。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布置全维跟踪支架,主要验证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典型天气下不同类型支架户外实证发电特性、辐照特性、背面反射率、积雪损失、灰尘损失、度电成本等,并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支架主要实证成果

支架实证对比区包含大庆基地7个厂家,21种支架,共66种设计方案;甘孜基地7个厂家,6种支架。包括固定、平单轴、斜单轴、垂直双轴、垂直单轴全维、柔性、固调、竖向等不同类型支架,涵盖不同倾角、不同高度、不同间距等设计方案。

大庆基地不同类型支架发电差异较大,跟踪支架发电最优,其中大庆基地2023年与2022年全年发电趋势基本一致,双轴跟踪、垂直单轴、斜单轴和平单轴(带10°倾角)、全维支架、固定可调支架全年分别较固定支架发电量增益依次为26.52%、19.37%、19.36%、15.77%、12.26%和4.41%。甘孜基地双轴支架上半年累计发电量最高,其次分别为斜单轴支架、全维支架、平单轴(±60°)、平单轴(±45°)及柔性支架,分别较最低固定支架高30.67%、26.62%、13.60%、5.25%、4.30%及3.11%。

不同类型支架发电量受季节影响较大,特别是平单轴(带10°倾角)、平单轴(带5°倾角)、平单轴(0°倾角)支架,全年夏季发电量最大,较固定支架分别高31.15%、36.91%、34.74%;冬季发电量最低,较固定支架分别低13.75%、21.09%、24.69%。平单轴支架与固定支架相比,日发电曲线更扁平,在早、晚用电负荷高峰时输出功率较大,与电网日用电负荷更匹配。

2023年全年柔性支架发电量较固定支架低1.93%,与2022年相比实证结果一致。柔性支架运行中两侧固定立柱长期受力向内侧逐渐倾斜,2023年倾斜角度已超过3°,且由于支架立柱倾斜导致钢索弯曲度增大,组件的方位角发生变化,从东向西偏差最大达4°。可见柔性支架应重点关注柔性支架结构、可靠性。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布置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主要验证不同储能技术的适用性,包括:电芯电压一致性、温度一致性、电池直流系统效率、电池系统(含PCS)效率、衰减率、循环次数、放电深度、厂用电量等。

储能产品主要实证成果

大庆基地储能产品实证对比区涵盖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3大类技术,磷酸铁锂、三元锂钛酸锂、全钒液流、超级电容、混合电容、飞轮储能6个厂家7种储能类型。

各类储能系统损耗较大,对系统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磷酸铁锂储能(1000kW/1680kWh,0.5C)系统损耗最大,全年损耗为5万kWh,占储能系统总充电量10%左右。温度控制调节设备是主要损耗来源,占系统总损耗70%-85%,其中,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空调损耗最大,全年接近4万kWh。

储能系统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在5-20℃时储能系统效率最高,达到82.66%,在-10℃以下或20℃以上储能电池系统空调损耗增大,系统效率分别为77.73%、72.52%,下降了5%-10%,环境温度较高时对储能系统损耗影响更大。

实测储能电池簇SOC一致性较差,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簇出现过同时刻SOC分别为100%、95%、100%、58%的情况,不同簇之间最大差异达42%。造成单个电池簇SOC充电至100%或放电至5%(充放电限制条件),其他储能电池簇即便未达到100%或5%也停止充放电,带来部分储能电池簇充不满放不尽。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布置平斜单+组串式逆变器+PERC210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验证系统集成下不同产品之间的匹配性,开展光伏子阵系统实际运行工况与参数测试,验证各种设备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性能指标。

光伏系统主要实验成果

大庆基地光伏系统实证对比组件、逆变器支架的42种不同组合设计方案,监测光伏子阵系统实际运行工况参数,验证各种电气设备性能指标和系统发电能力。

三种发电量最高的典型设计方案依次为:平单轴(10°倾角)、组串式、PERC210组合方案,平单轴(10°倾角)、固定、I厂家组串式、A厂家PERC182组合方案,固定、H厂家组串式B、D厂家N-TOPCon166组合方案。

不同匹配方案系统1-6月份上半年系统效率基本处于83%-90%之间,但各月系统效率差异较大,其中1-3月份系统效率最高,基本高于90%,4月份之后系统效率下降较多,系统效率基本低于85%。特别是跟踪支架1-2月份系统效率最高,3月份之后系统效率下降较大。

基地所在地区环境温度较低,实测温度损失较理论设计值低,不同技术类型的大尺寸组件温度损失较大,210mm尺寸组件较158mm尺寸组件高0.1%。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布置光储系统,主要实验光储系统“平抑波动”“能量搬移”及“快速调频”等特性。

光储系统主要实验成果

大庆基地光储系统实证对比区设计布置光储系统和调频储能系统,其中光储系统包含5MW和10MW两种储能系统,配置磷酸铁锂、三元锂能量型储能电池和飞轮、超级电容、钛酸锂等功率型储能电池。

不论是能量搬移场景或是快速调频场景,储能系统均能有效执行控制策略进行充放电或执行调频动作。

5MW光储系统多年平均设计利用小时数为3000小时,实际有效利用小时数为3189小时,超过多年平均设计利用小时数,但略低于第二年设计利用小时数(3276小时)。10MW光储系统多年平均设计利用小时数为2500小时,实际有效利用小时数为2791小时,超过多年平均设计及第二年利用小时数(2663小时)。

储能充放电阈值为单一固定值的控制策略下,晴天储能电池基本可以实现一次满充满放,容量利用率(充电量与电池容量的比值,充电量达到储能实际容量时,容量利用率为100%)达到86%左右;多云天气下储能可实现多次浅充浅放,容量利用率达到77%左右;阴天天气下,储能电池基本不充不放,容量利用率在3%左右,利用率较低。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