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风电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竞争异常激烈。从技术革新到价格战,市场波涛汹涌,风电企业如浮萍般沉浮,疲于奔命。然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金风科技以低调而稳健的姿态,经受住了市场的洗礼,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随着今年下半年“反内卷”大幕的拉开,风电行业有望翻开新的篇章,回归行业理性,这无疑给身为行业龙头的金风科技带来了更多利好。下半年,金风科技再度发力,低调地释放着捍卫“王座”的讯息。
《亮剑》中李云龙言:“一支部队的气质,是由其首任长官的性格决定的。”同样地,一家企业的气质也深受其首任掌舵人的影响。
从正式担任金风科技总经理开始算起,2024年,已是武钢掌舵金风的第27年了。一路走来,其对金风科技乃至行业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近年来,武钢虽然鲜少接受媒体采访,但他稳健、执着、坚定的形象却深入人心,这一点也映射在金风科技上。
这位教师出身的企业家,逻辑严密,视角开阔,善于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金风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动力。在武钢的带领下,金风科技从小到大,历经风雨,始终围绕着最初的三个梦想不断前行。这三个梦想早已深深植根于金风科技的发展血脉之中,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前行、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
二次创业至今:三个梦想正逐步实现
金风科技,堪称风电行业的常青树,自扎根之日起便与我国风电行业同步生长。其董事长武钢亦是行业老兵,1987年,他便在新疆达坂城这片风起之地埋下了三个梦想的种子,“利用风能造福人类、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让中国造的风机走向全球”。
“大部分风机严重依赖进口,导致主机价格高、维护成本高。如果中国不搞国产化制造的话,风电产业很难发展起来。”武钢等人带着这样的使命,开始了国产风机的研发。
1999年,首台国产600千瓦风机在达坂城傲然挺立,2005年,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达坂城试运行,自此,武钢实现了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的梦想。
拥有了自主技术以及拼搏精神的金风快速开疆拓土,2007年A股上市时,金风已经实现业绩连续八年增长,奠定了行业翘楚地位。
武钢清晰地认识到,“要想实现金风的使命愿景,光在新疆肯定不行。走向全国的第一站就是北京。在到北京后的十多年,金风招揽各路人才,如央企、外企、科研机构等,实现了人才的多元化,并完成了两地上市。”
在金风科技的官网上,2006-2010年是金风第二次创业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金风完成了产业链的建设、人才队伍市场化等,实现了走向全国的目标。
2011-2015年是金风二次创业的第二阶段,金风在产业链、技术、资本运作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开拓了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金风开启两海战略布局。经过多年的努力,金风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吊装引发社会关注,其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工。
金风海外足迹也愈深愈远,遍布全球六大洲、42个国家。其首个海外基地,巴西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已于2024年8月正式投运;金风还与越南T&T集团签署合作协议,预计也将建设风电设备制造工厂。
武钢对国际化有自己的理解,“国际化就是企业到一个地方,要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来,对当地的经济有所贡献,企业就能成长。”
正是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金风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已日趋成熟,完成从风机供货,到运维技改,再到海外本地供应链的建立,走在中企海外拓展的最前线。
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巨头在一些海外市场的撤退,中国风机制造商越发吸引西方开发商的注意,并逐步形成合作关系,影响力日益增强。
如法国ENGIE集团为金风颁发了新能源工业领域最佳表现奖,这不仅是ENGIE集团对金风科技过往努力的肯定,也预示着双方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
武钢认为,获得该奖项不仅是金风科技的荣誉,也是金风科技供应链伙伴的荣誉。
除此之外,沿着“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金风也将聚焦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新能源发展,把中国制造带向中亚各国。
武钢正协同着各种伙伴,朝着“让中国造的风机走向全球”梦想又迈进一步。
面临技术抉择:对行业发展始终抱有敬畏感
2018年,武钢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畅谈金风第三阶段的成长秘诀与愿景蓝图。经过多年发展,金风正按照当初的战略方向逐步落实,同时也不忘保持创新、开放的态度审视自我,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风电行业的本质,武钢有非常明确的表述,“风力发电是一个必须对质量有敬畏心的行业,注重发展质量。”
在风机大型化狂飙的几年间,风机质量越发成为行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刚进入行业时,欧美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做行业培训时,就展示了风机着火、倒塌等惨烈的事故。”武钢认为,“风力发电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质量的好坏对于产业能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非常重要。”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华锐风电凭借1.5MW双馈机组成为2008-2010年的新增装机量榜首,在低成本的双馈技术路线市占率占比80%的情况下,金风仍然坚持走成本高,质量有保证的直驱路线。武钢曾表示,“直驱永磁技术是代表未来风电发展的一个方向。”
长久以来,直驱永磁技术是支撑着金风的基石,更是其傲视群雄的关键利器。有数据显示,其一款直驱永磁机型在2014-2020年间卖出1万多台,为金风带来累计高达800亿元的销售额。
然而市场环境从不由单一企业决定,成本压力剧增,风机开始向大型化飞速发展,三年时间风机容量大了一倍不止,大身板的直驱永磁遭遇扩容困难。
市场与客户需求转向,作为风电霸主、亦是直驱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如何抉择,深深地考验领导者的智慧。
在武钢的掌舵下,深耕直驱路线17年的金风科技于2021年毅然转向中速永磁(半直驱)路线,在质量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
即便金风拥有相关技术和设备,再次切换赛道也难逃阵痛。面临交付机组价格走低与成本控制难题,公司不得不承受毛利率显著缩水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金风中速永磁机组销售占比快速提升。2021年中速永磁机组销售占比仅为1.02%,2022年占比就达到了62.17%。此后,金风持续发力中速永磁,加码海风大型化,与行业大型化发展同频。
“创新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和以客户为中心,要有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基础管理。”武钢指出,唯有创新才能把企业带到新的境界,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跨越成长边界:风电是一个长跑的行业
实际上,风电行业多年起起伏伏,身处其中的金风不仅经历了技术的抉择,也历经多次市场竞争的洗礼。高管团队亦多次更替,而武钢始终是金风科技的灵魂人物。
回头来看,由武钢所带领的管理团队为金风科技谋划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与卫冕之路,展现出企业的坚守与韧性。
回到此次价格战的起始之年,2021年,国内整机商或主动或被动卷入价格战,而金风科技将毛利率目标上调到18%,宣称不再参与价格肉搏。
退出价格战使金风科技的市场份额受到威胁,远景能源等后浪快速追赶,市场份额差距逐步缩小。在行业冲击下,金风科技业绩也面临较大的变动。
即便市场份额承压,金风也坚持着企业独特的发展路线,发力高端产品,深度布局下游运营、海上风电与风光储一体化,重构竞争优势。
在武钢所坚持的这一战略下,金风有失亦有得,坚持高端使得风机毛利润走低,但风场运营成为公司新的盈利点。
今年前三季度,金风科技表现最为亮眼,净利为17.92亿元,同比增长42.14%,净利总额及增速均位列首位。
风机方面,金风多年保持装机量榜首地位,但也在被远景不断追赶,2023年二者新增装机量仅相差约1GW。
感受到了来自对手的压力,金风在今年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攻势,尤其在第三季度。据业内媒体统计,1-9月,金风科技中标量达24226MW,超越老对手远景、运达,时隔多年终于成为中标量第一的企业。
这不但体现了金风科技强劲的实力,而且这可能是其针对行业挑战所作出的有力回应,展现出金风捍卫王座的决心。
虽有坎坷,但在金风面前铺展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正如其一直所强调的,“风电是一个长跑的行业”。
身为金风的掌舵者,今年上半年武钢在与管理咨询单位华夏基石对话时表示,作为一个企业管理团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带领企业从已知境地奔向未知境地。当获得成功后,一览众山小,往哪都是下坡路,只有找到下一个新高峰,才能重新激活团队。
“金风原来是搞风机设计制造的,任何制造业都有成长周期,需要未雨绸缪。在商业模式上,金风在投资、制造、服务全产业链耕耘了20多年。创新无止境,在双碳目标之下,金风还要帮助受影响的负荷侧企业获得面向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权,开发负荷侧智慧园区、零碳园区、储能、分布式电源等新业务。企业就是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突破新的边界。”
金风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坚持风电是长跑,也坚持谁打质量牌谁就有未来的价值导向。武钢指出,“对金风来说,我们的方向始终是新能源解决方案。”
回望征程,金风科技已长跑37载。昔日播下的三粒梦想种子,早已深深扎根,成长为参天大树。对于武钢而言,“利用风能造福人类”的宏伟梦想,依旧在不断拓展,持续延伸……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