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蟠科技发布“关于H股挂牌并上市交易”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自龙蟠科技在2017年4月首次亮相A股市场以来,时隔七年半,公司再度亮相于资本市场。
根据其H股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全球发售1亿股H股(视超额配售权行使情况而定),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00万股,约占10%;国际发售9000万股,约占90%。若超额配售权全额行使,则最大发行股数将达到1.15亿股。
随着本次成功挂牌,龙蟠科技正式迈入A+H股上市公司的行列。
此次募集资金总额约5.5亿港元(约为5.02亿人民币),所得款项净额约4.95亿港元。据悉,资金将用于印度尼西亚工厂二期的部分开支,以及位于湖北省襄阳的磷酸锰铁锂生产线的部分开支等方面。
据了解,龙蟠科技位于印尼的一期工厂,其3万吨项目已于今年4月底完工,并已启动试生产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实现全面投产;而印尼的二期项目,计划在2025年初进行扩建,届时产能有望增至12万吨。
然而,在目前锂电池行业正处于低谷时期,龙蟠科技的股价表现并不理想。在港股上市的首个交易日,龙蟠科技的市场表现欠佳,最终报收于4.75港元/股,下跌13.6%。
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龙蟠科技的港股股价继续下跌。截至11月1日收盘,龙蟠科技股价下跌8.87%,报收4.11港元/股。
龙蟠科技的赴港上市之旅此次赴港上市的过程历时超过一年。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磷酸铁锂业务产能的快速扩张,龙蟠科技推出了多项融资计划以支持这一增长,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8月推出了可转债融资计划。
但最近一笔21亿元的可转债计划最终被搁置,公司转而计划在香港股市上市。2023年6月,公司首次公布了H股发行计划(并主动取消了21亿元可转债的发行申请);2023年9月,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2024年初,这一境外上市计划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备案批准。4月,龙蟠科技再次提交了上市申请,并于10月10日顺利通过了聆讯。
追溯龙蟠科技的发展轨迹,公司最初专注于润滑油和发动机冷却液的生产,其产品在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以及工程机械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自2020年开始,龙蟠科技进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到了2021年,通过收购行业领先的负极材料企业——贝特瑞的相关业务(包括天津贝特瑞纳米和江苏贝特瑞纳米),龙蟠科技迅速崛起为全球磷酸铁锂供应的“重要玩家”。2023年,龙蟠科技在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的份额达到6.5%,排名第四;在中国内地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市场,市场份额为9.1%,位居第三;在冷却液市场也占有5.8%的份额,同样排在第三位,成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
锂电材料巨头陷入“负债”困境近日,龙蟠科技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2亿元,同比下降21.89%;净利润亏损0.8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业收入为56.61亿元,同比下降12.81%;净利润亏损3.03亿元。2021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龙蟠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0.54亿元、140.72亿元、87.29亿元和35.69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4.33亿元、10.30亿元、-15.14亿元和-2.60亿元。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