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我国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在北京发布。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8月18日成功产出液氢,是我国在液氢大规模制备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将助力液氢大规模应用的工业化进程,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技术和装备基础。
该系统攻克了氢克劳德循环氢液化工艺流程设计、大型高效连续性正仲氢转化换热技术、高速气浮轴承氢气透平膨胀机、大型深低温卧式冷箱分区集成工艺以及变工况自适应一键启停控制逻辑等5大关键核心技术。在满工况运行过程中,各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冷箱各节点参数与设计参数高度匹配,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是继2021年9月2吨/天氦膨胀制氢液化冷箱研制成功之后,在氢液化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液氢是实现氢能高效储存运输,推动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战略转型目标的重要途径。氢克劳德制冷循环氢液化流程是未来大规模氢液化系统的主要工艺路线,该系统的成功运行提升了我国液氢工业生产领域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是氢能应用领域以创新驱动发展又一重要成果,将助力实现更大规模氢液化系统的开发,极大推动我国液氢产业技术进步,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院士、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李忠宝、资产经营部副部长罗强、研发部二级专务孙国斌,六院院长王万军,副院长、科技委主任李斌,副院长王力波,高级专家谭永华,总经济师王枫,科技委副主任曲胜,航天动力总经理薛晓军、101所所长王成刚,以及国家能源局、北京市、重庆市、乌鲁木齐市、南充市、攀枝花市、定州市等政府单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氢促会、中关村氢能联盟、北京市质检院、中石化、中石油、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华能集团、东方电气、中国蓝星、旭阳集团、陕氢公司、浙能集团、北汽福田、陕汽公司、中国重汽、潍柴动力、晖石能源(中国)、广钢气体、新车基金、航天高新(镇江)创投、中科九微、海南海马、山高乐成基金、海泰氢能、云南能投、北京京能氢源、河北建投、曹发展集团、碳达能源集团、深圳航天创新院、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等氢能产业链相关单位,以及六院兄弟单位的领导出席活动。
国机集团陈学东院士以视频形式向大会致辞,他提出,全球氢能产业总体仍处于商业化前期,低碳、廉价、高纯氢气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提,国产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的成功为液氢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期待与航天科技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液氢技术装备领域的合作,加快推动我国氢能产业走向商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陶文铨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从六十年前我国首套“100L/天氢液化设备”研制成功到今天国产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研制成功,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赓续为国争光、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他勉励氢能产业链优势企业继续深入合作,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氢能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和自主化水平,打造氢能示范“样板间”。
旭阳集团杨雪岗董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旭阳集团是京津冀最大高纯氢供应商,国家第一批清洁氢认证企业。后续将携手航天六院,以国产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为基础率先构建起一整套民用液氢产业体系,实现液氢技术在商业应用端成功起步,打造多产品、多业态综合产业基地。
王万军对各位领导、专家、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航天六院将氢能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统筹谋划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全力以赴实现液氢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希望研制团队继续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智慧、航天方案、航天力量。
仪式现场,陶文铨院士、李忠宝总工程师、杨雪岗董事长、王万军院长、王成刚所长共同为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揭幕。
发布会上,李斌宣读了《国家能源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筹)“液氢技术与装备创新联合体”》组建方案,氢液化产业链相关单位代表共同参与了“液氢技术与装备创新联合体”启动仪式。发布会仪式由王力波主持。
航天引领科技,氢能创造未来。聚焦新质生产力,深入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和氢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101所、氢能公司表示,将依托国家能源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锚定“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持续推动液氢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液氢开放创新生态,以创新链的突破引领液氢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为保障“源-网-荷-储”新能源体系建设,为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技术和装备基础,有力助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