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需求侧响应挖潜需要充分市场激励

高亮 2023-08-03 08:55 · 头闻号储能市场

7月以来,随着气温攀升,全社会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全国多地开展迎峰度夏工作,发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是电力保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电气化程度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全国电力负荷峰谷差不断拉大。

  为保障电力供应,煤电建设有所加快。2023年上半年,全国投产及并网的各类电源装机达到1.4亿千瓦,其中支撑性电源3000万千瓦,这些支撑性电源主要是煤电。

  不过,尖峰负荷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仅通过新增电源来满足尖峰负荷并不经济,容易造成投资浪费。7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关鹏表示,从多年电力运行情况看,全国每年用电负荷高于95%的尖峰负荷发生的时间只有几十小时,如果能够在这几十小时适当错避峰用电,就可以节约5000万千瓦以上顶峰发电资源。

  发掘需求侧响应的潜力,是解决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越来越多的省份重视需求响应工作,近期,湖南、江苏、浙江等省陆续召开电力保供会议,湖南明确设定“200万千瓦的需求响应能力”目标,江苏制定了需求侧电力负荷管理预案,浙江首次提出空调负荷柔性管理。

  浙江提出的空调负荷柔性管理是需求响应工作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浙江空调负荷最高为3300万—3900万千瓦,约占全省最高负荷的40%,具有较大的调节空间。2022年底,浙江开展空调负荷专项调控演练,共有262家电力用户参与,空调温度平均下降5℃,负荷从5.72万千瓦下降至3.14万千瓦。

  需求侧响应的主体也增加了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等新主体,从而丰富了响应新场景。例如,蔚来汽车就通过换电站参与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的需求侧响应,蔚来汽车的第二代换电站最多可容纳13块电池,具有1000千瓦时的储能能力。

  需求侧响应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主体只有在足够的激励下才有动力参与响应,而更加完善的市场化机制,才能充分调动需求侧资源。

  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完善需求响应激励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主动削峰填谷。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陆续完善激励政策,多个省份已经明确补贴资金来源。比如辽宁的需求响应补贴资金来源于辅助服务费用,由当月需求响应时段未参与需求响应的工商业用户按照实际用电量占比进行分摊;四川将尖峰电价增收资金作为补贴来源;贵州的需求响应补贴资金则是由全体工商业用户共同承担,按月度实际用电量进行分摊。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