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李鹏:碳减排时代中 能源企业如何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期?

新能源 2021-03-15 10:25 · 头闻号风电评论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尤其是对煤炭的依赖度较高。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全社会史无前例的转型,涉及多部门深度减排行动,全面的减排方案组合以及显著的投资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能源转型、技术革新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各大能源央企围绕“3060”目标,掀起了一场进击与革命的风潮,以期能抓住碳中和的市场机遇,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中占领先机。

因此,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鼓励以全社会最小的成本完成碳中和的目标,才能从源头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资源最优化配置。

按照全社会总成本最小的原则科学设计碳中和路径

首先,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应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强化监督考核。其次,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碳达峰行动计划,统筹指导各行各业“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多措并举,在满足降碳的要求下实现全社会成本最小化。

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必须科学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实现存量化石能源和高耗能资产的重新定位和有序退出。比如未来的电力系统里一定有煤电,那么能够分析判断出哪些煤电资产是必须要留下来的,哪些是需要尽早退出的,就需要有超前的战略判断。长期来看,煤电在能源系统中占比逐步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考虑到大规模储能的经济性以及煤电对能源系统稳定的间接“外部性”贡献,煤电将逐步向“灵活型”主体转变,经济发达的负荷集中地区将成为煤电资产的价值高地。

再比如,通过展望未来碳中和场景下的能源供应体系,可以更好地瞄准未来场景,并逆向制定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以氢能为例,根据行业分析,预计2050 年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成为未来供氢的主流路线之一;氢能应用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交通和工业领域,其中工业领域占氢气总需求量的57%,预计钢铁行业将成为工业领域氢能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氢能的战略布局方面,可以聚焦绿氢的高效制取,同时积极拓展钢铁行业绿氢供应,抢占优质客户资源。

以未雨绸缪的高度重视碳资产管理和金融产品开发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其作为全社会实现最低成本减排的工具,是落实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其中碳资产相当于碳减排产业的现金流,未来的发展地位将与金融资产并驾齐驱。

碳资产管理重要性

当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 试行 )》等政策陆续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电力行业首当其冲,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也在“十四五”时期纳入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碳市场机制下,碳排放权因为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场价格,成为一种颇具金融价值的商品,继而将成为企业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后又一新型资产类型——碳资产。

碳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盈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忽视碳资产管理,将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英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曾因碳资产管理不善,叠加碳排放配额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企业无资金购买生产所需配额,只能靠英国政府提供的1.2 亿英镑贷款才勉强完成履约,进而使该公司债台高筑,最终破产清算。

碳资产管理模式


当下,发电企业除履行自身的减排义务之外,还应该着眼长远,按照资产管理的模式设计管理架构。碳交易试点初期,多数企业并未把碳排放权作为资产管理,只在需要履约时被动买入,导致碳排放履约成本居高不下。随着企业碳市场经验的积累以及管理架构的逐步完善,碳资产被作为生产资料来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碳交易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降低了履约成本。但长期来看,碳资产应按照资产管理体系设计管理架构和体制机制,以资产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成立碳策略、碳交易、碳金融等专业化团队,统筹协调节能减碳、碳排放管理、碳交易、碳金融协调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碳排放权市场机制作用,盘活碳资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碳金融将主导碳资产管理

近期,围绕现货碳交易制定相关策略,是我国电力企业在碳市场建设初期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以碳金融为主导。目前,在欧洲成熟的碳市场中,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的交易占比高达 90%。碳金融产品有利于发现和稳定市场价格,明确的价格信号将为企业减排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市场带来资金流动,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碳交易试点阶段,已有部分试点地区初步形成了碳金融的雏形。上海已推出标准化的碳远期合约产品,仅需10%的资金就可以锁定企业生产所需的碳排放权。广东在配额融资方面有了突破,如肇庆四会市骏马水泥有限公司通过质押其碳排放配额获得融资,用于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通过上述碳金融操作,企业实现少量资金锁定碳排放权、盘活免费配额,解决企业融资发展问题。随着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的不断发展,碳市场运转日趋成熟,碳金融作为碳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低碳服务延伸能源服务产业链

“3060”目标背景下,高碳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清洁低碳转型已势不可挡。未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工业企业的脱碳会比电力企业更加困难,因此,要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帮助各类高排放产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从源头减碳,并以此作为能源服务产业链的延伸,塑造自身在未来能源服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实施措施

截止目前,全球已有30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实施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英、法等国通过立法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奥地利、爱尔兰等国通过加大拨款、减免可再生能源税收等方式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升。

三是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丹麦、匈牙利等国通过立法,加速退出燃煤电站和减少燃油汽车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四是以立法等方式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斐济、韩国、日本等国通过立法,加大对清洁低碳、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打造低碳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钢铁行业占比约15%,水泥行业占比约14%,电解铝行业占比约5%,交通行业占比约9%,在碳中和压力下,上述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脱碳压力,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势在必行。

其中,钢铁行业需彻底改变传统炼钢炼铁方式,通过突破电炉炼钢、氢气还原铁、生物质还原铁、电解法炼钢等新技术,配合碳捕集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水泥行业需通过零碳能源供热、矿物代替石灰石等技术进行深度脱碳。电解铝行业可积极推进零碳电力、惰性阳极技术,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行业需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通过以电代油、以氢代油加速脱碳进程。

工业和交通等行业的脱碳困境,对能源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成为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为社会提供绿色能源,更要加强低碳技术和系统集成研发,成为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和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低碳能源技术和全套低碳能源解决方案,以此作为能源服务产业链的延伸,打造现代绿色能源体系,同时塑造能源企业绿色低碳的社会形象和未来能源服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能源企业要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一方面,加强新能源、电储能、储热/冷、氢能等技术的开发,向社会提供更具成本优势的绿色能源;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下游产业链的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为工业、交通等领域提供基于绿色能源的低碳技术和全套能源解决方案,帮助其他领域尽早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快构建以绿色能源为核心的现代绿色能源体系。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