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产业高速增长 储能装备正全面布局

高亮 2021-01-28 08:42 · 头闻号储能评论
刚刚过去的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全球储能产业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计,202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3GW/6.5GWh增至4.6GW/9.4GWh,创下新的纪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储能装备行业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3.1GW,同比增长5.1%。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吴家貌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储能发展需求正在日益扩张,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必然。

再生能源促进储能需求 储能企业加大布局力度

储能即能量的存储。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等;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以及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下游主要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安装商以及终端用户等。在全球能源转型深入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已成大势所趋。由于风力、光伏发电存在天然的不稳定性,需要配套储能才能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装机的彻底取代。

2020年以来,多地政府、省网公司下发相关通知,要求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搭配一定比例的储能,同时也有地区对用户侧的储能项目给予一定补贴。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11月,我国太阳能电池单月出口金额138.80亿元,同比增长41.5%;逆变器单月出口金额30.07亿元,同比增长75.6%。越来越多的大型电气或电池企业已将储能业务看作了战略性业务。阳光电源2020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持续保持增长,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中国、 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众多国家,在北美,阳光电源仅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就超过了20%;在澳洲,通过与分销商的深度合作,阳光电源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20%。宁德时代于2020年2月宣布扩产宁德湖西、江苏时代、四川时代和宁德车里湾等项目,其中155亿元涉及储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比亚迪2020年7月与金风科技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致力于共同为电源侧储能场景打造最优的储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上海电气成立了储能与燃料电池事业部,分别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核心技术、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技术、兆瓦级储能系统单元模块生产和分层架构储能电站构建能力、配电网综合降损及电能质量提升改造解决方案等领域提供技术方案。

我国储能产业高速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储能系统成本下降为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储能行业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目前,虽然在一些关键环节仍依赖于国外技术,但我国在主流技术与前沿技术上都有布局。此外,我国储能项目的规模化实施与运行,印证了储能在主要应用领域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功能和得天独厚优势。最后,国家政策支持同样功不可没。

储能融合仍然面临挑战 立足长远需加强顶层设计

吴家貌认为,作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在促进全球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不可或缺,尤其在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高的电力系统中,储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储能产业当前仍然面临着几大挑战。电网侧储能目前仍主要依附于电网,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这使得电网侧储能目前仍面临投资资金不足的困境,需要设计合适的市场机制。用户侧储能则主要依靠峰谷价差获得收益,收益来源单一,收益率不高。即使在峰谷价差较高的区域,投资回报周期也常常在七年以上。并且峰谷电价机制未来如何调整尚不明朗,这给用户侧储能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也抑制了相关投资。

相对行业不确定的收益,储能行业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2020年,我国储能的度电次成本在0.5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储能系统度电成本,距离规模应用的目标度电次成本0.3~0.4元还有不小差距。储能系统是电力系统的辅助系统,包括了系统控制、电气安全、直流侧管理、设备优化匹配、电池健康及安全联动保护管理等复杂的内容,这需要有标准化、模块化的技术接口以减少接入成本,但目前相关标准尚缺乏,模块化更不成熟。最后则是应当对市场化与电网安全进行权衡,市场化不是撒手不管,它应是一种机制设计,储能产业在机制设计中进行交易,以满足储能产业发展目标。

业内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储能产业的发展,建设更为健全的运行机制与电力市场机制,通过政策调整打通储能多重应用,加速储能商业化进程。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储能政策的发布,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和用户侧储能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将实现储能系统的价值叠加,为其可赢利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李芳蕾)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