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中,新能源板块的“市值一哥”――英利绿色能源日前正式公布了2010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内垂直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英利绿色能源的第三季度财报受到我们的特别关注。
光伏组件出货量大涨带动净营收增加
财报显示,英利绿色能源(下文简称“英利“)2010年第三季度总计实现净营收4.909亿美元,较今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21.7%。净营收的环比增长主要来自于强劲的市场需求,英利第三季度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劲增25.2%。
在第三季的营收中,光伏组件占到97.59%,光伏系统占0.33%。可见,英利是一家典型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尽管它也在尝试着涉足产业链更为下游的“光伏系统集成”。2010年前三季度,公司净营收中光伏组件的占比始终保持在97.5%以上。至于公司进行产业链垂直整合后自行生产的多晶硅、硅锭、硅片和光伏电池几乎全部用于内部消化(in-house),制成了最终的光伏组件。
平均售价降低 拖累毛利率
英利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33.3%,略低于今年第二季度的33.5%。光伏组件平均售价降低是毛利率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上文所述,光伏组件在英利净营收中的占比超过了97.5%;根据出货量环比增长25.2%和相关数据计算,第三季度光伏组件的平均价格出现明显下滑,尽管光伏组件的营收成本(Cost of Revenues)也在降低,但它的降速未能跑过前者。这直接导致了光伏组件的毛利率出现下降,并直接拖累整个英利的毛利率表现。
今年第二季度,英利的毛利率在光伏板块内排名第一。第三季度,此前板块内排名第四、同样以供应光伏组件为主的晶科能源在毛利率上已经超过了英利,达到33.5%。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尚未公布财报的天合光能,第二季度它的毛利率为32.1%,板块内排名第二。第三季度,它的毛利率有可能会超过英利。
单位营收的运营费用显著降低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尽管运营费用的绝对量出现了增长,但从产生单位净营收所需运营费用额度(即运营费用净营收)的角度来看,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第二季度这个数值是12.6%,三季度降到了10.9%,环比降幅达13.5%。
运营利润成为以上“成果”的直接受益对象,第三季度达到1.1亿美元,环比增幅30.1%,明显高于净营收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运营利润率由之前的20.9%提升到了22.4%。
净利润大增 汇兑收益是主因
按“归属于英利的净利润”(即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的净利润,下文简称“净利润”)计算,英利的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增109.4%,达到6820万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0.44美元,环比增长107.1%。
促使英利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是汇兑收益。此前一季度,由于欧元的贬值给英利造成了高达1.58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第三季度变成了汇兑收益5233万元人民币。
运营利润的显著增长是净利润攀升的另一项原因。较之汇兑损益这种非经常项目,运营利润为净利润带来的提振显得更具价值和实际意义。
“八卦”英利:它真的很有钱
最近,“新能源行业整合”、“太阳能风能组合发电”成了新能源业界的热门话题。上周开始,中国光伏企业天合光能可能会收购欧洲风力发电机制造商Gamesa的传言甚嚣尘上。就在英利公告第三季财报的时刻,它也成了分析师“八卦”的对象。美国分析师Travis Hoium今天撰文称,从明年开始新能源行业整合的趋势将会形成;如果整合开始,英利将理所当然的成为买家,今年第二季度末它拥有高达5.77亿美元的现金。
现在,我们就顺着分析师Travis Hoium的思路来看一下英利的第三季度财报。截至今年9月30日,英利拥有的现金量已经由第二季度末的5.77亿美元增加到了6.3亿美元(并不包括被限定用途的现金,否则这个数值将是6.55亿美元);目前,英利尚未使用的短期信贷额度为48.84亿元人民币;近期收到的银行长期融资承诺金额为26.37亿元人民币。
此外,英利还成为第一家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期票据(Medium-term Notes)的中国光伏企业。英利通过旗下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天威英利”)获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为24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五年期中期票据,并已于2010年10月13日成功发行第一期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
在“八卦“英利过程中,种种迹象表明“它真的很有钱”。当然,这个“钱“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现金,而是获得可用资金的能力。难怪美国分析师会认为英利将在未来新能源行业的整合中扮演“理所当然的买家”。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