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网站导航

用于支持能源互联网的储热技术

新能源 2017-06-26 14:00 · 头闻号储能要闻
首届IEEE Conference on Energy Internet (ICEI 2017)于2017年4月17日-2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承办了“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与应用”分论坛,由分论坛主席、专委会副秘书长刘敦楠主持。
 
本文将分享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徐超教授的主题演讲——“用于支持能源互联网的储热技术”。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我国能源从集中式供应向智能化、分散化供应变革。伴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和储能成本的幅度下降,储热将成为克服能源系统间歇性、波动性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其研究对于解决“弃风弃光”、太阳能热利用、分布式能源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储热方式主要分为三类,即显热、潜热和热化学。显热方式又可以分为熔融盐双罐储热、熔融盐单罐储热、高温混凝土储热;潜热方式主要是相变材料(PCM)的应用;而热化学方式主要是可逆热化学反应。针对三种储热方式进行了比较,热化学储热的体积密度远高于显热和潜热方式,长期储热时热损失较低。显热储热方式拥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潜热储热方式拥有储能密度中等、储热系统体积小等优点,但两者热损失大、运输距离短、且储热周期有限等缺点将会限制其方式的发展。
 
针对未来储热技术的展望,徐超教授认为储热将在未来能源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储热技术的研发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储热密度。未来其研究的关键将在于材料性能、科技创新(新材料、新系统、新结构)与综合能源系统集成调控等方面技术的突破。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