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的趋热,各路资本竞相抢滩户用市场,特别是国有资本的进入,象征意味更为明显,表明了国家在能源战略的层面上是看好并支持整个行业发展的,未来行业一定前景广阔。 资本赋能带来的“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一方面大大推动了行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去了实惠,但与此同时,资本参与“户用模式创新”有几个倾向值得引起行业警惕。首先是金融分期的期限越拉越长,短的八年、长的达到十五年,这直接导致金融成本大大增加。其次,为快速“跑马圈地”、占领市场,很多企业加速推进金融服务,而事关产品本身的产业服务和消费服务不能同步保障到位。此外,模式创新产生新的金融风险点,比如经销商变相持有电站资产,事实上,很多经销商对电站投资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限,最终导致客户、经销商身心俱疲。

俞兆洪同时也表示,在前端火爆开发的背后,目前户用光伏项目最大的风险是在后端运维上,如果做不好运维,未来的压力将非常大。金融资本进入产业领域,一定要产融结合,如果没有产业服务配套保障,金融服务可能引发巨大风险。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